境外记者在北京恭和苑体验“中国式养老”:“在这里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2017-10-22  A+ A-
“在这里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境外记者在北京恭和苑体验“中国式养老”

19日,境外媒体记者在恭和苑老年社区采访。(乐萱摄)

  作为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19日上午,参加大会采访的40多位境外媒体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恭和苑老年社区集体体验了一把“中国式养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笑容”

  “我在这里天天乐呵呵的,没有发愁的事情。人老了,不能老是吃、睡两点一线,养老也要有作为,舞会、读书会我都参加,他们叫我‘刘大姐’‘刘美人’‘刘政委’,绰号可多了。”在现场多国语言翻译下,刘钟云向不同肤色的洋记者分享了晚年生活。

  刘钟云的老伴几年前去世,老人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连吃饭也没了味道,直到经人介绍住进了恭和苑。

  “到这里后体重长了3公斤,6斤肉呀!”刘钟云提高了嗓门。老人的幽默风趣,打动了现场采访的白俄罗斯电讯社资深评论员安丽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容。”

  短暂的体验,让安丽娜对这家养老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拉住一位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前期投入,收回成本的时间,政府部门如何扶持等问题。

  对于老年社区的费用,安丽娜认为,目前中国有各种价位的养老院,“在任何一个国家,有选择都是一件好事。”

  和刘钟云一起生活的还有283名“老伙伴”,他们平均年龄超过87岁,正在这里享受着“住、吃、乐、护、医”一体化服务。

  恭和苑老年社区由“乐成养老”投资设立,占地13000平方米,有269个房间。截至目前,入住率超过了95%。

  进入样板间,温馨的卧室内,墙上挂着老人的书法作品,桌上摆着家人的照片,书架上则是老人喜欢的读物和自己的著作……在格林纳达新闻署官员泰特斯眼里,这里的一切显得非常“体面”。

  泰特斯此前就听说,中国一些养老机构拥有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实地参观证实了他的想象。

  “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先进的养老院,老人在这里度过余生,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泰特斯说。

  老人小孩玩在一起,“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很棒”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在熟悉的旋律中,稚气的幼儿园小朋友边唱边舞,围着爷爷奶奶们绕起了圈,逗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86岁的马贵云是第一批入住的老人。每次小朋友们来表演,她都要精心“打扮”。她特别享受和小朋友在一起,几天没见,就会想他们。

  眼前的这一幕,也让土耳其《光明报》记者格克汗动容:“老人和小朋友玩在一起,唱歌、画画、做手工,给孤独的生活带来快乐,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很棒!”

  高个子大胡子的格克汗到过中国很多地方,“见多识广”的他说,中国政府这几年在养老方面的投入很大,自己也不止一次去过中国的养老院,“但此时此刻无疑让人难忘”。

  为了将幼儿园“开进”养老院,“乐成养老”特别建设了一条“时光隧道”。这条连接幼儿园和老年社区的200米长廊,一边装饰着长寿老人齐白石的石刻印章,一边镶嵌着五彩缤纷的彩盘画。

  在每一次恭和苑“一老一小”的活动中,老人们从这头走到那头,给孩子们带去文化与传承;孩子们从那头走到这头,给老人们送来欢歌与笑声。几年下来,两者已经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个个温情的“一老一小”故事。

  长期关注不同阶段人群生命特征的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对恭和苑试点“一老一小”模式显得非常兴奋,“从发展的角度,这是一种互惠。”她说,“孩子童真的笑声会让老年人眼睛发亮。”

  “从人的心理退化角度来说,丰富的刺激可以延缓老人的心理退化。”她说,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也需要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一些经历沧桑的老年人,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常人,尤其是年轻的幼儿教师不能给予的。

  “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

  “乐成养老”负责人高峻松18日认真聆听了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三万多字的报告,“推进医养结合”六个字嵌进了他的心里。

  “许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有较高的医护和康健需求,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高峻松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在北京,每天进入80岁的老人超100人;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突破300万,相当于意大利罗马一个城市的人口。

  与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养老床位日益紧张。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各类床位为695.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50张至70张床位数相比,缺口巨大。

  “我2007年就在公办养老院排队,当时前面排了1万多人。我孙子还没结婚呢,听说要排几十年,开玩笑说也要来排队。”已经入住恭和苑的赵念增老人,幽默地道出了养老“一床难求”的尴尬。

  如何激发社会资本对养老领域的投入热情,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养老模式?2012年,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乐成养老”分别在北京、海口投资建成恭和苑老年社区,并率先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是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将医疗保障融合了进去,建筑和功能设计上注重融合专业化医疗和个性化护理,配建了医务室,有全科医生、药剂师和营养师等,定期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健康状况,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营养配餐、保健医疗、康复调理等一体化服务。

  “恭和苑的养老特色就是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高峻松介绍说。

  2013年,北京市政府将恭和苑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养老机构,支持“乐成养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并给予执业准入、建设与运营补贴、税费优惠等集成政策支持。

  “创造人人向往的老年生活”

  随着试点的深入,恭和苑的运营者发现,在养老机构内部简单地设立医务室,并不能满足老年人对专业医护、慢性病诊疗、病后康复及临终关怀的需求。对此,“乐成养老”于2015年5月投资4000余万元,在恭和苑旁边建成了北京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这里也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周边居民,收费无差别,同时又与恭和苑“无缝对接”。

  “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不是独立建设医院,主要考虑就是能同时满足养老院和周边居民的医疗需求,实现医疗服务资源最大化利用。”高峻松说。

  不仅如此,从2016年5月,“乐成养老”还组建一支专门团队聚焦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依托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周边社区辐射,由专业医生和护士上门服务,开展专业化的上门健康和医疗服务评估,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指导家属提升在家照护老年人的能力。

  “医与养结合、机构与居家结合、养老与公共医疗服务结合,我们这几年探索的‘三结合’已经渐成体系。”高峻松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年人同样向往美好生活,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好的软硬条件,尽我们的力量,让更多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生活得有滋有味。”(本报记者黄海波)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