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23日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拍摄的以色列与中国专家就新冠肺炎防治举行的视频交流会议现场。当日,来自以色列阿什杜德阿苏塔医院的医学专家代表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学专家代表举行视频交流会议,双方就新冠病毒感染诊断、医护人员保护、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的隔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新华社发(吉尔·科恩·马根摄) 全力以赴,中国经验提振全球信心 “患者激增,如何保护好医疗团队?”“如果疫情卷土重来,医院管理方面有何经验分享?”…… 4月23日下午,一场特殊的视频交流会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举行,提问的是以色列阿什杜德医院相关负责人,回答的是金银潭医院一线的医务人员。 “近期我们举办了多场类似的跨国视频会议,以色列、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很多医院希望分享我们救治患者的经验。”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 当下,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加强源头控制、扩大检测范围、修建方舱医院、引入中医药治疗……中国专家的一条条经验和建议被广泛采纳,为世界战胜疫情注入中国力量。 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切实提高治愈率。” …… 抓住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从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到如今“国家版”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2月8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患者步入病房。当晚,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转运来的新冠肺炎患者,之前进驻的首批医疗队员也开始相关救治工作。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14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准备迎接病人。当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江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这是武汉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方舱医院成为决胜战“疫”的关键之举—— “全部休舱!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康复出院,武汉市最早投入使用的武昌方舱医院在运行35天后休舱,至此武汉市累计收治患者超1.2万例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一个个“方舱”,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托起了承载希望的“生命方舟”。如今,“国外版”方舱医院已出现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伊朗、巴西、菲律宾等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 对此,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社论说,中国建造的方舱医院对于缓解医疗卫生系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至关重要。 全程引入中医药抗疫,封住轻症滑向重症的大门——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80多天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撤离武汉。临行前,他最挂念江夏方舱医院的“康友们”。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是首个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方舱医院,张伯礼任总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任院长。 564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全覆盖”,中医汤剂结合按摩、针灸、太极拳、八段锦……江夏方舱医院最终实现“零转重,零死亡,零感染”。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轻症转重症比例约占13%。江夏方舱医院的实践表明,中医药的介入对整个中国疫情阻断和病例数下降、防止轻症向重症转变起到关键性作用。”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的亮点,1万多名方舱医院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后,各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基本在2%至5%左右。 全国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筛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帮助了全国各地超7.4万名确诊患者,有效率达到90%以上。 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疫情局势实现逆转,中国的抗疫措施经过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值得借鉴。” 1月30日,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工作间隙为自己鼓劲打气。新华社发(陈晨 摄) 慎终如始,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4月2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清零。 “我很想见见当初救我的那些人!”4月16日下午,95岁的徐爷爷来到武汉市中医院汉阳分院,向两个多月前救治他的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军等人致谢。 张军说,徐爷爷入院时情况很严重,老人担心自己占用了医疗资源,甚至一度表示要放弃治疗。 “我们肯定不会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张军说,“尤其是这些老人,他们为建设国家做出很多贡献,我们更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全部战“疫”中最难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采访(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3月11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拍摄的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新华社发(柯皓 摄) 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在这场严峻的抗疫斗争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践行着守护人民健康的庄严承诺。 历时近百天,湖北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从最高峰时的超万例实现了清零,总体治愈率达94%,成功治愈3600余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其中武汉市80岁以上高龄患者救治成功率近70%。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惜代价、绝不放弃。 4月13日下午,最后一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205人撤离武汉。里面没有中央指导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的身影。 包括邱海波在内20位多学科重症诊疗专家,在援鄂医疗队陆续回撤后继续留守武汉,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 查房、救治、开展疑难危重和死亡病例讨论……他们穿梭巡查在武汉各个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传染病ICU病房,指导着“红区”战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从死亡一线“抢”生命的故事。 邱海波说,新冠病毒具有非常诡异、隐匿的特点,对重症救治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在最具挑战的现场,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只要抢救有需要,任何药品、设备都尽力安排到位;多学科会诊,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从十几万元到上百万元,重症患者高额诊疗费医保依规报销…… 2月4日,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24日,中药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调剂中药。新华社发 (周牧 摄)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一大批护士从细处做起、从点滴入手,用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法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救治。 面对病情重、变化快、传染性强的危重症患者,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士长郑佳带领团队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强化培训、感控当先。 从2月10到3月30日,通过专业的救治、精细的护理,郑佳和团队所在的ICU病区共收治75人,其中4名上了ECMO的患者成功脱机,12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 疫情发生以来,中日友好医院共派出5批153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其中危重症护理团队由80名护士组成,承担50张床位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护理工作。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患者都能早日康复,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效果。”虽已撤离,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的心仍然牵挂着武汉。 每一位患者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份坚持都会增添生的希望。 4月7日,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中)等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3名队员圆满完成援助湖北医疗任务,抵达北京西站,平安返京。至此,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已全部安全返京。新华社发 4月7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在抵达后挥手致意。当日,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157名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后平安抵京。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截至4月25日,据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01例,其中重症病例51例。 “从疫情开始,我们就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在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刻,也没有退缩。我们还将继续战斗,直至胜利的最后一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