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3月20日电 (记者姜泓冰)今年上海普通高校招生的志愿填报将与全国一样,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考生志愿填报数量,从往年最多可填报10所“院校”变为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 本科普通批征求志愿增加到2次。
2017年是上海作为全国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省首次采取多元录取机制招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因而备受关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今天公布《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在招生录取环节的操作指南和重要依据。
按照《实施办法》,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专业可调剂。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志愿填报工作将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投档录取工作仍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进行,各批次招生流程和总体时间节点基本保持不变。此外,上海的本科普通批征求志愿次数也由1次改为2次。
据悉,该《实施办法》由教育部门在广泛听取考生和家长代表、在沪招生高校、高中校长教师,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各方人士的意见及研究论证后制定,并经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审议。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实施办法》按照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研究制定的招生录取模式,力求拓宽选择空间,增加高校与考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着力让社会易于理解、考生易于掌握、学校易于操作。
据了解,今年在沪招生高校都已于2015年公布了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将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在上海开展招生。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考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院校专业组”,而且既可以连续填报也可以间隔填报。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参照高校的招生章程,在“院校专业组”内选择最多4个专业志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在志愿填报中要注意几点:一是以自己的学业水平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填报志愿。二是志愿选择应保持一定梯度。三是要熟悉和适应“院校专业组”的设置方式,充分重视模拟填报志愿的机会。四是要谨慎填报有限制条件的志愿,建议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以最大限度降低退档风险。
【专家解读】
学会自我规划 把握选择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周傲英
《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已经公布,在选择高校和填报志愿的时候,建议考生“知己”“知彼”,科学填报。
认识自己,主动自我规划
《实施办法》明确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考生可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再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志趣来选择目标志愿范围;招生院校会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选考科目做出要求,考生需要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有所认知,就自身情况与院校专业组的匹配程度做好分析。
本科批次以院校专业组方式开展招生,“专业组”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这就相当于把原来的“一个学校”的选择拆分成了“几个专业组”的选择,在本科普通批次就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灵活填报方案。一种方案是参考传统的志愿填报方法,以院校为首选范围,依次填报某目标院校的所有专业组;另一种方案则是以专业组为填报单位,优先填报心仪专业的不同院校的专业组。不同的选择,都建立在考生对自我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之上。
了解院校,把握选择机会
在高校专业的科目要求方面,多数院校仅对小部分专业提出了限制要求,目的是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填报选择。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理科专业要求考生选考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考生本人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要有1门与院校专业组的要求一致,即符合要求,所以在实际填报志愿时,考生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是相当大的。
在专业组的设置方面,院校也尽量将院校专业组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部分专业通过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帮助考生在高考选择阶段做一个缓冲。在学生入学之后,还有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在选择机会大大增加的当下,建议考生充分了解政策与目标院校的学科特色,适当参考往年各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情况,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兴趣,知己知彼,做到梯度、灵活、精准填报。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