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0日电 题:脱贫路上的“牛书记”——记内蒙古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
新华社记者魏婧宇
6月的内蒙古扎鲁特草原,起伏的绿草甸一直延伸到天边。在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的巴彦温都敖包,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又开始了。嘎查牧民组成的乌兰牧骑带来精彩的歌舞,男女老少都走上搏克场一展身手,草原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东萨拉嘎查的那达慕大会已经连续举行了43年。以前牧民们是步行或骑马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牧民开着汽车来参加那达慕,敖包山下停了三排小轿车、越野车。
东萨拉嘎查曾是全苏木最穷的嘎查,如今牧民们普遍开上了汽车,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带领牧民脱贫奔小康的,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云波,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牛书记”。
今年40岁的吴云波,从20岁时便开始养牛、贩牛,并靠养牛在嘎查里最先致富。2009年,他被推选为村主任,3年后又被推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与牛打了多年交道的吴云波,养牛自有一套经验,他决定用自己的经验带领村民养牛脱贫。
2013年,吴云波开始组建合作社。缺少启动资金,他四处找人担保,借来200万元;没有养牛的场地,他在父亲几十年栽种的1300亩林地里盖起牛舍、仓库;没人敢入股,他先把自家的108头牛赶进牛舍,第一个入股。
眼看着吴云波掏出了全部存款,还把家里的林地和牛都搭进了合作社,家里人都反对,老人气得骂他傻。但是吴云波的牛脾气上来了,谁也拦不住他。“父亲曾经教导我,要当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不要留下骂名。我认准的路,有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他坚定地说。
吴云波挨家挨户向村民介绍加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的好处。他对村民们说:“吃着低保、骑个摩托,照样过一辈子,可我们不能这样过。”10天内,全嘎查20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吴云波带领合作社开展育肥牛养殖,第一年就给村民分红80多万元。随着养殖规模一年年扩大,吴云波谋划合作社从单纯养牛向多样化经营发展。
合作社开始延长产业链,建立起饲草料基地、肥料加工厂、奶制品厂、餐饮公司,在全国开设了13家牛肉直营店和1家西餐店。合作社还在互联网上推出了“我在玛拉沁艾力有一头牛”的认养活动,打造出“既卖产品又卖体验”的新型产业模式。
玛拉沁艾力合作社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谈到带领合作社养牛的吴云波,村民们乐呵呵地称赞道:“‘牛书记’养牛,办法真牛!”
在合作社,牧民们变成股东,股东再就业又变工人,至2018年底分红5次累计620万元,全嘎查人均年收入1.58万元,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合作社还通过为牧民提供饲料和技术、吸纳牧民代养牛等模式,辐射周边乡村200多户农牧民,带动21个嘎查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吴云波想方设法带领牧民摆脱贫困,被授予“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玛拉沁艾力”在蒙语中是“牧民之家”的意思,吴云波希望合作社就是牧民的一个大家庭。
每年全嘎查牧民在一起过大年,吴云波带领嘎查年轻人向70岁以上的老人献哈达、送牛肉,每年还会奖励尊老爱幼的家庭,嘎查有孩子考上大学或者应征入伍,全嘎查的牧民还会一起照一张全家福。吴云波说,“嘎查所有蒙古族都会讲汉语,所有汉族都会讲蒙语,大家其乐融融,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吴云波心中的“牧民之家”,不是一个人、一个村的家。“‘牧民之家’是融合了更多牧民、有大爱的家。我希望未来能通过这个‘牧民之家’,帮更多的牧民致富。”
吴云波的记事本上,记着今年要完成的几件事:扩大养殖规模,新建一座1000头牛养殖规模的养殖场,8月底完工;建设一座旅游体验式的牛肉加工厂,可同时接待游客500人,10月底建成;在北京开第一家火锅店,带领更多乡亲外出就业,10月开业……
奔走在带领牧民脱贫的路上,“牛书记”吴云波永不知疲倦。“牧民的幸福生活是我永远的奋斗目标。”他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