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交通●汽车 > 正文

高速通 事事通(畅行高速公路 共话改革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17 10:19:46

  通车里程全球第一 路网密度突飞猛进

  高速通 事事通(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畅行高速公路 共话改革发展)

  航拍广深高速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伴随着公路拓展,中国的城市群开始崛起,经济圈逐步扩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89万公里,公路密度9.27公里/百平方公里。201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3.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公路网密度达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据交通运输部介绍,今年中国将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大(沈阳-大连)高速、广深(广州-深圳)高速沿途各地,乘车体验几条著名高速公路,深刻感受到了高速公路为各地发展带来的活力。

  一条高速公路,一次运输转型

  关于“加速度”的绝佳证明

  “飘啊飘,月亮照我去广州;摇啊摇,一路摇到大沙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深圳到广州需要经过两个渡口,旅客往往要早上出发,晚上抵达,“百里广州一日还”。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跨越珠江口两岸,串联起广州、东莞、深圳三地,打通南粤大地的“交通末梢”。依托广深高速,形成了广州、东莞、深圳经济走廊。畅通的高速公路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去了机遇,还为企业经营降低了成本,拓展了空间。

  东莞市中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均球至今还记得,广深高速刚刚开通时,能够开车走一趟广深高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广深高速一度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一条广深高速,在不同的场景下引申出不同的涵义——

  地方官引进外资时说:“我们有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呀!”

  工业园招商时说:“我们临近广深高速,有天时地利呀!”

  企业家洽谈订单时则说:“我们走广深高速,路通财通呀!”

  ……

  20年间,广深高速的日车流量已由最初的7.11万车次增至2017年的55.06万车次,促进了广州、东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及社会繁荣发展,见证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高速通,事事通。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广东,也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辽东半岛南端,大连港港阔水深,万吨货轮畅通无阻,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大连港通船务有限公司创始于1992年,以钢材产品运输为主,主要服务沈阳宝钢、东风日产等客户。发展初期,公司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占运输总量95%以上。

  据公司业务经理闵莉介绍,虽然铁路运输费用比公路运输低30%左右,但是铁路的运输时间长、车辆周转慢、货物分转倒运常常造成货物损害,难以满足客户对物流灵活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从2003年开始,公司开始改变运输方式,由铁路运输为主转为公路运输为主。依托沈大高速公路,公司装货后车辆几分钟就能上高速,基本实现了1天时间对东北地区的物流全覆盖。

  从闭塞小镇到枢纽城市,从拥堵小路到立体交通,40年来,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如今,顺畅的交通打通了城市发展的动脉,高速公路见证着中国的发展速度。

  一本暂行规定,一种融资模式

  关于开放与创新的生动样本

  “什么叫高速公路?”

  上世纪80年代,这个问题让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们犯了愁。1984年,沈大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揭开了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序幕。当时,对于高速公路,中国尚无建设标准。公路修多宽?几个车道?设计时速多少?坡度多大?荷载标准是多少?沈大高速的设计者们注定要为这些问题拟出答案。

  今年75岁的王锡岩,是参与沈大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师。在他记忆中,“拿钢尺测距,手绘等高线,中午嚼饼干,夜住大车店,每次出去测量都要好几个月。”全无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筑路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辽宁设计院特意到日本考察,同时参考日本、欧美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并根据辽宁本地自然地理状况,制定出了10多万字的《沈大高速公路标准暂行规定》。

  “我国第一个含有高速公路内容的设计规范出现在1994年,这其中很多标准都来自沈大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国内几乎所有省、自治区、市都先后组团来沈大高速参观考察。”王锡岩回忆说。

  1990年8月20日,经过6年多的努力,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并开放试通车,被人们誉为“神州第一路”。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称,它的建设成功表明:中国有能力建设一流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已跨入高速公路时代。

  高速公路建设,既要技术标准,更离不开财政资金。沈大高速为中国高速公路标准画下了第一笔,广深高速则为中国高速公路投资模式拓展出了新路径。

  上世纪70年代末,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公路建设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每年只有600万元,还不够修建半公里的高速公路。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1981年,广东率先提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设想,并在此思路下引进外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广东还与香港合和集团签订了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广深高速公路的合作意向,这是国内第一条引进外资兴建的高速公路,总投资额达129.42亿元人民币,主要来源于香港及国际融资集团,其投资金额之大、资金来源之复杂,在当时尚属首例。广深高速在全国创出利用外资修桥建路的先例,拉开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序幕。

  “总结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经验,最重要的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同于其他地方,广东的高速公路建设,充分利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众多关系引进外资。在与港商的合作中,我们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经验。广东多渠道集资的建设模式,也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邓崇正说。

  一套监控系统,一个考核机制

  关于管理与服务的不懈探索

  如果一条车道发生事故,3分钟之内就会发生拥堵——广深高速连接着广州、深圳两个超过千万人口的一线城市,中间串联着“世界工厂”东莞,从皇岗站出高速经口岸则直达香港,每年服务2亿车次,被誉为“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广深高速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这条珠三角东岸的“黄金走廊”。

  2016年11月,广深高速全线监控系统建成。在广深高速公路监控中心,一块10多米长的显示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广深高速各个路段的实时画面。据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增贤介绍,高速全线有200多个摄像头,基本做到全覆盖,整条路况、收费状况、车辆状况都能直观监测。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广深高速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自己的援救队,有救援队员70多名,路面救援车辆12台。为了更好地进行应急处理,路政部门在全线设置8个驻点,如遇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要求救援处置人员15分钟到位处理,快于广东省的30分钟标准。在各方协同努力下,广深高速通行速度在每小时83公里左右。

  高效的运营能力保障了高速出行的安全顺畅,良好的服务水平则让高速出行更为便捷舒适。

  沈大高速公路大连方向约35公里处,是井泉服务区。许多过路司机都喜欢在此停留。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高速公路服务区,被誉为“中国第一服务区”。辽宁省高速公路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文武还记得,1988年服务区刚刚投入运营时,是“开车颠屁股,白天一脸土,环境脏乱差,群众不满意。”

  如何提升服务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不断的摸索,1995年,实业公司出台了“千分”考核机制,对日常工作进行划分,对服务区日常工作提出量化要求,同时以此为蓝本,不断完善,制定了包含质量、卫生等9大类、42分项、624条细则,共计1000分的《服务区质量管理标准》,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服务质量,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为人和车服务的,车要加油,人要吃饭,服务区要把不同的业态管理好。”文武说。如今,井泉服务区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建成了集餐饮、购物、汽车加油、汽车修理、旅途休息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服务体,咖啡厅、特色餐厅、淋浴间、休息室、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应有尽有,环境漂亮了,服务细致了,功能齐全了。

  一路走过沈大高速和广深高速,我们可以看到沿线城市的崛起,感受到中国发展的速度。在中国,高速路网越来越密集,为各地带去更多机遇,提供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加速器。未来,一条条高速公路将继续延伸,中国发展之路将更加畅通。(王 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