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5个股要离场3个股欲回归 A股新陈代谢机能开始起效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18 16:38:57

  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记者潘清)完成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后,退市昆机、退市吉恩13日双双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紧随其后,深市3家公司也已踏上退市之路。与此同时,3家退市公司计划重新申请上市。

  5个股排队离场,3个股等待回归,意味着A股新陈代谢机能开始起效。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常态化”退市的制度链条中,投资者保护等短板仍待补齐。

  沪市两公司遭摘牌 深市三公司紧随其后

  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因触及相关标准,此前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的*ST昆机、*ST吉恩启动退市进程。

  根据相关制度安排,两个股于5月30日进入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截至11日,退市昆机较进入退市整理期前大跌77.17%,退市吉恩同期跌幅高达79.53%。

  根据两公司发布的公告,公司股票已于13日被上交所摘牌,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在深市,*ST烯碳因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2017年度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于5月28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作出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并于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外,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金亚科技因涉嫌欺诈发行,遭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成为继欣泰电气之后的第二个欺诈发行退市案例。而伴随跨境财务造假案水落石出,深交所于7月5日正式启动对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强制退市程序。

  从离场到回归 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在上市资源稀缺的年代,“不死”成为A股市场一个令人尴尬的“神话”——自2001年水仙电器首开摘牌先例以来,17年间A股仅有近百家公司终止上市,其中因触及相关标准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仅60余家。

  与成熟市场相去甚远的退市率背后,为绩差股“续命”的案例比比皆是。“不死鸟”混迹于市场,也成为A股投机炒作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历了2001年和2012年的两轮改革之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规则于2014年亮相。《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将上市公司退市分为主动和强制两种情形。除了市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和主体资格存续类指标外,强制退市标准中包括了“重大违法退市”。

  继2016年博元投资成为“重大违法退市第一股”后,欣泰电气于次年首尝欺诈发行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退市的创智科技、2014年退市的长航油运已于6月5日向交易所提交重新上市申请。2015年主动退市的二重重装也正筹划以国机重装的名字重回A股。

  在业内人士看来,5个股排队离场、3个股等待回归透露出一个信号:得益于制度体系的持续完善,股市新陈代谢机能开始起效。

  退市“常态化”仍需补齐制度短板

  IPO常态化的同时,退市也开始显现常态化趋势。这意味着中国股市正着力构建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常态化的退市制度链条中尚有短板,投资者损害赔偿救济首当其冲。

  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安排,若退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投资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民事救济或赔偿。今年五家退市公司中,身陷欺诈发行和“造假门”的金亚科技、雅百特显然难逃来自投资者的民事追责。

  但一些投资者担忧,若退市公司资不抵债甚至恶意转移资产,民事赔偿判决极有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即使采取先行赔付模式,形形色色的排除项设置令大多数受损投资者难以获得应有补偿,权威性赔付标准缺失也易引发争议。

  对此有专家认为,应在对严重造假上市公司启动退市程序的同时采取资产赔前保全,防止公司及实控人为逃避赔偿责任而转移资产。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保生建议,在先行赔付制度中引入示范判决机制,明确实施日、揭露日、损失计算方法等核心争议焦点,确定赔付范围和标准。一些法律界人士则呼吁,在积极推进证券支持诉讼的同时,探索引入集体诉讼制度。

  强化民事责任追究,震慑违法者、保护投资者,方能补齐退市常态化的制度短板。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