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至今已近5年。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获悉,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供水量逐年增加,截至16日已累计调水超过255亿立方米,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
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地的供水量连年上升,效益超过预期。本月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超额完成2018至2019年度调水任务,累计供水69.16亿立方米,达计划供水量的117%,对四省市的供水量均超过年度计划分水量。
记者近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采访了解到,中线工程通水运行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显著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一些地区的群众因此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市主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成,并成为天津市14个区居民的供水水源;河南37个市县也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8成以上为“南水”;在河北,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城市的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到75%以上,部分城市全部用上“南水”。
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几年来,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Ⅰ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0%左右。
除供水外,这项工程在生态效益方面也十分显著。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沿线30多条河流补水,使河湖水量明显增加。2018年至2019年,中线工程实施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累计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河段补水13.9亿立方米,形成长477公里的水生态带,地下水回补影响范围达到河道两侧近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