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月14日电
题:风从改革起——辽宁优化营商环境在路上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徐扬、王炳坤、汪伟
摘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帽子,形成“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辽宁的变化引人注目。
变化从何来?风从改革起。
背后是辽宁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优化营商环境下了真功夫,从而形成了投资升温的好势头。
投资者纷至沓来
这是大连港集装箱码头(2019年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鞍钢集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炼钢四作业区进行生产作业(2019年7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盘点2019年的辽宁经济,“投资闯关东”是最鲜明的亮色。
2019年10月,辽宁沈抚新区举行奠基仪式,总投资193.2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一年来,投资者纷至沓来安营扎寨,企业用地都紧张了。”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说,新区去年签约210个项目,签约数增长412%,签约额1249亿元,投资额增长346%。
沈抚新区是辽宁的一个缩影。刚刚过去的一年,辽宁几乎每个月都有重大投资落地的消息。
2019年1月,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招商局集团出资整合大连港和营口港;3月,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与中方企业在辽宁省盘锦市设立合资公司,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投资额超百亿美元;5月,万达集团宣布将在沈阳投资800亿元;6月,恒大集团与沈阳市签署协议,在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投资约1200亿元;9月,辽宁宝来企业集团与世界著名化工企业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签订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20亿美元……市场对辽宁不断投下信任票。
与以往相比,这一轮“投资闯关东”特色鲜明:
民资和外资是主角——
2019年1-11月,辽宁省民间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7成。“资本的嗅觉最敏锐。”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民资外资竞相在辽宁布局,一定是为机遇而来、因潜力而动。
新经济和新动能是方向——
恒大集团1200亿元的投资,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沙特阿美在盘锦的石化项目,投产后将形成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和13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这些都将为辽宁蓄积新的发展动能。
投资者“动心”也是为“新”而来。数据显示,去年1-11月,辽宁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1.1倍。
深进入和广覆盖是特点——
隆冬的辽沈大地,户外滴水成冰。在辽宁朝阳市龙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投资80亿元的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和中央商贸中心项目仍在加紧施工。去年1-11月份,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
“不仅是朝阳,辽宁西部的阜新、葫芦岛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都超过10%。”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郑广辉说,这表明投资不仅仅限于沈阳、大连这样的大城市,深度和广度都出现明显变化。
组合拳连续打出
这是辽宁忠旺铝业有限公司的铝制品生产线(2019年11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工人在葫芦岛益丰(集团)运动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泳衣(2019年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投资正过山海关”,一字之变,正是营商环境的深刻转变。
从“槽点”入手,动真碰硬——
不久前,沈阳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政府相关部门转来的280万元,这是政府拖欠企业近10年的款项。总经理秦广财感慨地说,陈年旧账解决了,政府的形象也改变了。
“吃拿卡要”“不讲诚信”……这些曾是吐槽东北最多的“点”,如今也是变化最明显的“点”。
三年多前,辽宁省出台全国首部省级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法规,此后成立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此后,辽宁又跟进提出清理政府欠款,提供全方位服务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发力。
“效率高了,服务好了。”这是北京中慈集团总裁张淑萍的切身感受。铁岭市清河区为企业配备了“项目管家”,主动到企业问需求,带着或者代替企业相关负责人跑审批,全程提供服务。
两年多前,中慈集团第一次来到铁岭市清河区,只是为了购买一处闲置厂房。区里不仅快速办好了房产证,后续还为厂房扩建等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几年来与当地政府的接触,让集团对营商环境改善深有感触,决定将设在外地的7座生产基地全部迁至清河区,新工厂2020年起陆续投产。
向“痛点”施药,协同发力——
营商环境问题是“表”,体制机制问题才是“根”。辽宁的改革由表及里,向深水区挺进,向病灶痛点发力,打出一整套改革“组合拳”。
去年,辽宁省围绕告知承诺制、合理划分审批阶段、精简审批环节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要求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在沈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依靠网络技术和税务、工商等部门梳理简化审批件、优化审批流程等手段,实现了企业开办办理时限不超过4个小时……
“体制机制的活力,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为东说,这两年新区推进管理体制扁平化、开发建设市场化、用人分配企业化和管理服务高效化等改革措施,人气越来越旺,“体制一变天地宽,我们有信心打造东北的‘经济特区’。”
不仅如此,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红利还在逐步释放。
在“难点”较真,革故鼎新——
要改革,不解放思想不行。
在辽宁忠旺集团的产品展示区,全铝打造的汽车骨架、高铁车厢、木纹家具、建筑模板等一应俱全,看得人眼花缭乱。
忠旺集团总经理陈岩说,辽宁曾经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没有市场了,正在形成一个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好环境。“这样我们才能专注主业,潜心研发,不断拉长、提升传统铝制品的产业链条,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仍需快马加鞭
这是中国(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政务大厅(2019年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在车间生产盾构机(2019年11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有人问,辽宁投资升温是昙花一现还是星星之火?
4.2%、5.7%和5.7%,这是辽宁省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
从出现罕见负增长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辽宁艰难地走出了一条筑底回升的曲线。
李凯说,辽宁经济筑底企稳,走出最困难时期,其投资价值正在显现。这意味着辽宁投资升温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星星之火,蓄积着后劲和力量。
恒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沈阳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汽车新城,潜力巨大。恒大选择在沈阳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看中的是沈阳拥有坚实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和完备的汽车产业体系。
有人问,透过辽宁投资升温能读出什么?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说,中央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走出困境、迎难而进提供了重大机遇。辽宁的积极变化向全国传递了信心和力量。“从辽宁多地吸引投资的表现看,投资者积极寻找新增长点的旺盛活力没有变。”梁启东说。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长期关注东北振兴的经济学家常修泽说,从辽宁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宽广,这正是中国经济的希望之所在。”
有人问,透过辽宁投资升温能发现什么?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辽宁的变化彰显改革之效,凸显改革之要。要巩固好势头,唯有加快改革。
采访中记者发现,“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投资尚未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例如,以工业投资为例,一批大项目完工后,接续项目还没有完全跟上,县域经济的投资吸引力仍有待增强。此外,民营的中小型项目相对不足,远没有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这些短板和弱项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补强。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李凯说,辽宁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1.0升级到2.0,不断突破梗阻解决难题,实现从“投资正过山海关”到“投资争过山海关”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