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2019-07-22  A+ A-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新华社广州7月22日电 题: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刘大江、刘宏宇、魏玉坤

  放眼南粤大地,令人振奋的新格局新气象正在形成:

  2017年、2018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形成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201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居全国第二低位……

  新格局新气象背后,是广东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深向好的态势。

  广东正在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殷殷嘱托,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聚焦用力,努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广东,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立潮头。

  创新驱动战略爆发新动力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30年经济总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如何实现动力转换,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广州南沙区,走进美的无人工厂,目之所及,机器人“大军”正有条不紊地紧张忙碌着:机器人会组装会切割,外观检测机器人的划痕识别率达95%,搬运机器人会自动挑选货物……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1)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这是2018年12月12日在位于深圳的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厂拍摄的自动化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美的这家注塑车间经过一系列工业互联网改造,成效显著:原材料库存减少80%,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整体效率17%以上,故障响应时间缩减80%,故障率减少36%,品质得到有效提升。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美的以科技创新为转型驱动力,致力于研发制造智能化家电设备和推动生产线的工业自动化升级,重新整合整个家居产品生态链和系统。

  美的集团的转型升级,是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缩影。近年,广东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迸发强劲的内生新动力,推动改革开放一往无前,闯关夺隘: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2)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这是2018年8月13日无人机航拍的深圳地区。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打开地图,一条从广州途经东莞到深圳的科技创新走廊,如今延伸至香港、澳门,这里是世界夜景卫星图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

  这条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目前正加快布局建设,一条融研发、转化、制造于一体的创新通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打通,新技术、新思维迅速跨界融合。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加快布局,正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东方转移,区域性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是创新集群效应必然结果。”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谐振的方式产生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平台,瞄准关键领域,潜心钻研,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很快成长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佼佼者: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首次商用跨镜追踪技术,将人脸识别速度从0.1秒降至0.001秒……

  在深圳,一批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致力于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的鹏城实验室,致力于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的深圳湾实验室,以深圳石墨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此外,深圳正在加快布局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设,E级计算机有望2022年落户深圳。

  广东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和韧劲,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下大力气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广东已建成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两批共7家省实验室建设,今年还将谋划启动第三批省实验室。

  营商环境“蝶变”构筑新支撑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7)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在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广东东莞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2019年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广东是如何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在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来到位于广州颐德中心的数字广东公司,遇到广州市民张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前不久,张先生因出国留学深造需要申办本人无犯罪记录证明。他通过微信刷脸登录“粤省事”后,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和申请事由的证明材料,便完成了申请,整个过程仅花费2分钟。“粤省事”将其申请材料自动传送到公安机关,第二天张先生就到户籍所在地海珠区新港派出所领到了无犯罪记录证明。

  “‘粤省事’就是省事儿!”张先生由衷感叹道。

  “粤省事”是微信小程序,整合了户政、出入境、交管、社保、医保等687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其中86%的事项实现“零跑动”,还可关联身份证、社保、驾驶证等59类电子证照。它成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缩影。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6)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由广东省数字广东公司推出的“粤省事”小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687项高频政务服务,只需微信刷脸登录“粤省事”小程序,就可以一站式“指尖办理”(2019年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针对政务信息化建设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广东2017年启动“数字政府”改革,打造一体化高效运作的“整体政府”。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尚省介绍说,目前已经实现55个单位超过1.4万项数据互联互通,试点部门文电办理用时较改革前下降约40%。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4)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建设中的广东珠海横琴新区(左上方为澳门)(2017年1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近年,广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外资负面清单缩减至37项,3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制定实施涉企惠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今年1至5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327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2674亿元。

  ——在商事制度、企业投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6个方面推出30条含金量高的举措,开办企业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5个工作日。

  ——在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新举措,超过99%的外资项目以备案方式准入。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3)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这是2018年10月25日拍摄的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这种制度创新尤以深圳前海为典型。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以来,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制度创新总指数评估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一。

  在全面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各类市场主体持续释放新活力:截至2018年末,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量达1146万户,其中企业492万户,均稳居全国第一。各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有15家,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民生获得感提升新高度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8)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的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据介绍,生益科技的产品覆铜板年产量居全球第二,其中99%以上的产品为自主研发(2019年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广东是如何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鱼肥鸭壮稻花香,一粒米延伸出了大产业。鸭鹅在田间、果林自在散步,鱼儿在稻田里游来游去……这样和谐的画面出现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丝苗产业园。

  稻田里养的鱼、鸭、蛙、鳖、小龙虾,能清杂草、除害虫,排泄物还可以肥田,而水稻又为这些动物提供了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广东海纳农业将传统种植业和现代养殖业有机结合,采用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稻田每亩产值,比普通稻田高出7000元。

  自2018年起,在广东省3年安排75亿元的财政扶持下,类似于惠城区丝苗产业园的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南粤乡村大地拔地而起,茁壮成长。

  这是广东正在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缩影。广东计划10年总投入1600亿元,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农民增收。

  广东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2018年民生类支出占比接近70%,切实解决了就业、医疗等一批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身边事”。

  就业是最大民生。广东就业总人口约6500万,占全国的8.4%,其中在粤外省务工人员约1600万。广东制定出台“促进就业九条”,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5)再立潮头谱新篇——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在广州市南沙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窗口让群众的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019年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社会保障是底线民生。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五大险种参保人数累计2.86亿人次,居全国首位,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

  基层农村医疗资源短缺,是全国范围内较普遍存在的民生供给短板。但在广东,情况却大为改观。近日,记者驶出西部沿海高速汶村出口,江门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10层楼的崭新住院楼便映入眼帘,与周围低矮的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甄文龙自豪地说:“我们医院成为镇上的地标!”在住院楼10楼,记者看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装修已基本完成,部分设备已基本安装。而以前的汶村镇中心卫生院空间小、设施差……

  汶村镇中心卫生院的改变是在2017年。这年起,广东省财政投入500亿元全面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作为一级医院的汶村镇中心医院,不仅按二级医院标准升级改造,还和上级医院构建医联体,成功共享上级医院的优质资源。

  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将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参与采写记者:毛鑫、邓瑞璇)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