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水碧迢迢,花样漳州美如画。
金秋时节,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漳州繁花锦簇,瓜果飘香。九龙江儿女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一张张勤劳、朴实的面孔,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早,李小倩就带着小儿子到西院湖生态园散步。“来,看妈妈这里,不要跑。”她想用照片留住孩子的每一个瞬间,可小家伙在穿湖而过的木栈道上奔跑了起来,“人在画中”的意境呈现眼前。此刻,看着撒了欢的孩子,这位年轻妈妈是幸福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漳州市民,她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生态+”效益。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什么是“生态+”?福建省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向记者阐述了“生态+”理念:所谓“生态+”,就是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断延展“生态+”效益,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昔日的荒地、滞洪区纷纷华丽蜕变 老百姓感叹“就像生活在花园里”
国庆假期过后的第一天,人民网记者走进漳州。西院湖生态园内,微风习习,层林叠翠,绿意盎然。孩童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年轻人在步行道、自行车道上跑步、骑行,老人在木栈道上悠闲行走,享受着优美自然环境带来的惬意。
西院湖生态园美如画。游斐渊摄
西院湖生态园位于漳州城西的芗城区西院村,之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附近居民乱搭乱盖,可谓“脏乱差”。今年2月初,西院湖生态园动工,8月底建成开放。生态园一期占地200亩,二期工程即将开工。这个项目花钱少、见效快,群众很喜欢。
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的漳州城投地产集团总经理黄超宁介绍说,西院湖生态园位于漳州市区三大内河水系之一的三湘江主河道上游,按照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挖河成湖,通过整合水利、生态、休闲三大功能,融合湿地风情、山水湖景和自然风光,将滞洪区打造成集城市泄洪、生态保护和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海绵体、市民多彩聚集地”。
对外开放以来,家住附近的李小倩和两岁的儿子便成了西院湖生态园的常客,“这里空气好,花多树多,景色美。”除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醉人景色,李小倩感受最深的是,以前想带孩子到公园玩,得费劲地往城东边跑,现在公园就在家门口,自然更愿意多出门走走。
就在记者跟李小倩交谈时,一对年过花甲的夫妇带着三岁的孙子迎面走来,得知记者在采访,老两口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原来,老人来自江西九江,七年前,儿子在漳州读大学毕业后留下来发展,还娶了漳州姑娘,便在这里安家落户。
“孩子当时在这边买房子,我们过来一看,就说这也太偏僻了,路也不好走,而且周边也没有什么公园可玩。”起初,老两口对儿子在漳州安家落户,特别是把房子买在离城中心较远的西边是有意见的。而现在,小区周边的路变宽了,西院湖生态园开放了,老两口的态度也就转变了。
孩童在木栈道上追逐嬉戏。游斐渊摄
讲到这,老先生笑着说:“这几年,漳州的变化确实大,环境变美了,空气变好了,我们就像生活在花园里。”
西院湖生态园开园迎客一个多月, “月湾寻迹”“栖居水畔”“疏林碧水”“绿林映岸”等景观圈粉无数。很多生活在漳州的老百姓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拍下不少西院湖生态园的美图在朋友圈转发,推介漳州,为漳州代言。
西院湖原是由主城区内河滞洪通道改造而来的,项目建设顺应自然生态,利用原先的滞洪区,打造成“会呼吸”的湖体生态空间,整个园区全部采用自然驳岸、生态护坡,不砌石头、不搞硬化。
而与西院湖隔江相望的南湖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这里原来是千年古刹南山寺边上的放生池,多年来垃圾堆积如山,经过整治拓宽、水位提高,与周边水系贯通,如今湖水清澈、岸绿景美。
“通过建设南湖,把生态和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南湖与漳州古城仅一水之隔,通过飘带天桥、南山桥廊桥连接,形成古城、古桥、古寺相连通的格局,漳州千年文脉将连绵延续下去。”漳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陈建进带领记者畅游南湖,一路侃侃而谈,兴奋不已。他曾担任过漳州下辖龙海市规划建设局局长,对漳州文脉了如指掌。
与此同时,在漳州城西滞洪区,正在建设一个总规划面积达7500亩、水面超过1500亩的西湖生态园。今年9月已正式开工建设,将打造成“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样板工程。
“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从规划图纸变成了鲜活的生活图景
“生态+”带来了什么?檀云坤介绍说,将“五湖四海”作为“生态+”的先行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打造“闽南水乡”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均衡了漳州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促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
何谓“五湖四海”?在这个福建最大的冲积平原走了一趟之后,答案清晰了——“五湖”原来是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
那么“四海”呢?
看了“湖”,再去看看“海”吧。漳州的“四海”——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美名远扬。
在漳州市龙文区的人民广场四季花海,菊花、美人蕉、三角梅等争奇斗妍,白色、粉色、红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汇成一片花的海洋,引来成群的蜂蝶嬉戏。花海中,彩色风车缓缓转动,流光溢彩,增添了动感美。
市民公园广场花海烂漫醉游。游斐渊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广场杂草丛生。纳入“五湖四海” 建设项目之后,这个广场华丽转身变为四季花海。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因地制宜种植好看、好种、好管、会开花的片林,形成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的绿色生态空间,使周边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价值大幅提升。
近年来,漳州着力将“生态+”具体化、项目化,在“五湖四海”的建设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轴线,南北拓展、东西延伸,以漳州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瓜果花卉等元素为基底,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提升和外延融合,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使绿色生活成为最普惠的福利。
“有形的风景在眼前流动,无形的风景在心中流淌。”有的市民说,有形的风景是“生态美”,无形的风景是“幸福感”。“五湖四海”项目建成后“一城花海半城湖”,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建设目标将尽快实现。
在“五湖四海”的示范带动下,一批让人期待的延伸工程也在加速推进。9月18日,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树木认植活动启动,广大漳州市民纷纷通过网络、热线等多种方式参与认植,努力实现“大家种树、一起乘凉”;9月13日,圆山林下生态园项目启动,将加快建设集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面向群众开放、全民共享的生态空间、服务空间,“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
如今的漳州,绿道纵横,湖光山色,草木葱茏,鸟语花香,规划图纸上的美丽景色渐渐变成了鲜活的生活图景。
“生态+”模式出效益,让守护青山绿水的人有发展的机会
秋风飒爽,绿涛翻滚。站在漳州凤凰山顶,举目望去,万亩荔枝林形成波澜壮阔的绿色海洋,令人震撼。荔枝海已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行走在红色“绿道”上,沿途尽是天然氧吧、美景连绵。
在荔枝海内,有一片200亩的铁皮石斛实验示范基地。记者走近一看,数百株枝繁叶茂的老荔枝树上,栽植着生机勃发的铁皮石斛。
三年前,原是一名资深花农的陈振龙,嗅到了荔枝海蕴藏的林下商机,“荔枝树冠大、青苔多,林中环境阴凉潮湿,很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于是,一场林下经济的探索由此开启,陈振龙带领当地10名村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
彼时,荔枝海已纳入生态保护规划建设,荔枝海的林下经济,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现在,670棵古荔枝树,平均每棵能年产仿野生铁皮石斛5至6斤,价格高出市场价近十倍。
事实上,荔枝海里不只是有仿野生铁皮石斛。漳州重新发掘荔枝海的历史文化,为其加入休闲观光、运动养生等元素,少征地、少砍树、少花钱,把私人果园变为开放空间,把郊野山地变成了荔枝大观园、天然健身馆、天然大氧吧。同时充分利用荔枝林下空间,除了立体种植铁皮石斛,树下还套种金线莲、草珊瑚、灵芝等多种中药材,既保护了荔枝生态环境,又拓展提升了林下经济发展价值,成为漳州保护和发展传统农业,创新思路拓展城市生态空间的一个范例。
离开荔枝海,记者来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珠里村,这里是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乡。经过一个小广场拾级而上,沿途移步异景,蕉叶摇曳,台阶的尽头,林语堂纪念馆现于眼前。站在纪念馆前,只见绿浪滔滔,一眼望不到边际,香蕉海中的观光木栈道上,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其间。此情此景,可谓“陶醉生态蕉海,感受大师情怀”。
香蕉海作为漳州“五湖四海”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一带六区”(栈道观光带、语堂纪念区、滨江体验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作区、故里游览区、玉尊朝圣区),将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
香蕉海成了现代观光农业。游斐渊摄
中午时分,林语堂纪念馆不远处的一家饭馆内,七八桌客人正在品着功夫茶,吃着闽南当地特色菜。饭馆的主人叫林文成,他和妻儿、儿媳以及10个服务员,从厨房到包厢,洗菜、炒菜、上菜,忙得不亦乐乎。
“最开始是四间铁皮屋。”1999年,林文成就在家门口开起了饭馆,随着游客的增多,5年前,从铁皮屋搬到了小洋楼,现在可容纳近300人同时用餐。“香蕉海景区提升工程做好后,客人还会越来越多,生意还会越来越红火。”林文成说。
在漳州的布局中,建设“五湖四海”,不仅要让生活在现代快节奏中的市民有一个自由呼吸、慢享“发呆”的地方,也要让那些守护绿水青山的人有发展的机会。
“生态+”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漳州市民真切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福利。
“生态+”模式的关键点,是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
“生态建设绝不止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更要做好‘+’文章。我们要通过‘五湖四海’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多方融合发展,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延展‘生态+’的经济效益。”檀云坤如是表示。
“创新”是发展永恒的主题。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都是漳州农业的老品牌,如何让“老树开新花结新果”,漳州正致力探索生态“+产业”“+旅游”“+文化”的模式,使其产生出源于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的叠加效应。
在碧湖生态园里,22个外贸领域的创业团队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跨境电商创业社群。碧湖生态园管理运营方和当地政府,为这些创客提供了政策扶持,让他们感受到了漳州越来越张弛有度、充满活力。“拉开窗帘就能看到碧湖,在这接待国外的客人,他们也觉得不错。”创客吴晓彤充满自豪感。
碧湖生态园建成,周边商圈林立。游斐渊摄
在碧湖生态园周边,万达广场、皇冠假日酒店等高端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批央企及众多金融机构争先进驻,恒大、碧桂园等知名房企的商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碧湖系”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大型商圈已渐成气候。26.8万平方米的漳州创客孵化中心,已吸纳了19家以生态为主打方向的众创空间;国内交易额最大的B2B跨境电商企业敦煌网,在碧湖之畔与漳州携手打造“网上丝路”数字贸易项目。
“以往的城市生态建设,传统印象中不外乎是植树绿化、建公园,做生态似乎只是烧钱。”漳州城投集团董事长赖绍雄说,几年前,他刚刚接手碧湖项目时,不被业内看好,“我们改变生态建设的传统路径,辅之以合理的片区规划,反而带来了土地溢价、商业集聚等多重效应,做生态还赚钱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五湖四海”周边已吸引4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近70亿元。
吃生态饭,做生态事,走生态路。在漳州,“生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变得丰满和生动,它不仅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市民触摸获得感、幸福感的温暖实践,更是促进产业升级的积极探索。
古城展新姿,喜事随花开。花样漳州,正奋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