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非耕地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成农民增收新途径

2017-03-23  A+ A-
    原标题:酒泉非耕地设施农业成农民增收新途径

    虽是初春时节,但肃州区银达非耕地农业产业园内早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银达镇怀中村五组农户丁海的温室里,鲜红的草莓挂满了枝头,前来采摘的酒泉市民络绎不绝。丁海介绍,从2011年起他利用非耕地种植大棚,棚均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在酒泉市,像丁海这样的非耕地上种植大棚已有9362座,受益农户人数达56163人,人均年增加纯收入26756元。

    非耕地设施农业是指不占用耕地,在砂石地、盐碱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非耕地上,以温室大棚为载体,发展设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从2003年开始,酒泉市肃州区率先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科技力量研究开发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市非耕地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达到2.79万亩,建成非耕地设施产业园39个,其中千亩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8个,5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4个,3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8个,非耕地日光温室面积正在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递增。

    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鼓起了酒泉农民的钱袋子。酒泉市农牧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非耕地设施农业主要生产西瓜、葡萄、食用菌以及茄子、辣椒等反季节果菜,平均每年每亩可实现纯收入2.7万元,比传统日光温室高18%,是大田种植的7.6倍。肃州区总寨非耕地农业产业园区种植户柴艳玲介绍,她家去年种植的温室西瓜,亩总收入达到3万元,比一般的日光温室高出两三千元,是普通大田种植的4倍多。据了解,非耕地上种植的大棚,不仅收入高于普通大棚,而且生产成本低,棚均生产成本仅为8860元,比传统日光温室低7%,同时,生产中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比普通大棚节肥30%、节约农药67%以上。

    发展非耕地设施种植也为酒泉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酒泉市农牧局测算,平均每座温室每年需要雇用劳动力32人,按照目前的种植面积,可实现14万农民群众就近务工。去年在非耕地日光温室打工的农民,每天的劳务收入少的在100元,多的达到了130元,年纯收入最高的有4.7万元。 (记者 张革文)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