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国各地有40场左右包括马拉松的路跑赛事,超过26万人在同一天开跑
马拉松虽“热”,参赛者需“冷”
4月15日,有媒体统计,全国各地有40场左右包括马拉松的路跑赛事,超过26万人在同一天开跑。这一天也被称为路跑的“春运日”。
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显示,2018年迄今A类认证赛事有52场,B类认证赛事31场。在网站的“赛事日历”上,国际马拉松、山地马拉松、女子马拉松……各类路跑赛事让人应接不暇。
今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洪臣在中国马拉松2017年度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而在2011年,注册赛事仅22场。7年间赛事总量翻了50倍之多。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马拉松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马拉松赛为啥这么火热?普通人跑马拉松有什么益处,又该注意避免什么误区?
马拉松“热”的背后:需求与松绑
跑者王劲松是从2014年开始“跑马”的。这两年,他“跑马”场次逐年增多,平均一年能跑10场马拉松赛。今年1月以来,他已经在上海、成都、武汉跑完了3场。“在大城市比赛,每次参与都会发现比上一年有改善。”
王劲松的4年跑龄恰巧与中国进入“马拉松周期”的时长相近。所谓“马拉松周期”,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该国多个城市会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也是大多数欧美国家的经验。在中国,2014年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
“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有更多的闲钱和闲暇来追求健康。”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副教授、田径教研室副主任、马拉松国际级丈量员闫俊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马拉松在2014、2015年左右进入井喷式发展期,所谓的马拉松“热”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马拉松赛事在这一年猛增到134场,增幅超过160%;2016年则达到328场。
一场马拉松的举办,由于牵涉一个地方的交通、卫生、安保等公共资源,离不开市政的全方位支持。
近两年,随着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不少省市加大了对马拉松赛事的支持力度。赛事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发展到了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2017年,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也有了大幅提高。
享受比赛,有益身心、社交与自我实现
“跑马”对于跑者来说,首要益处便是身体素质的提升。跑者王劲松说,“36岁的我有着二十七八岁的身体。”
26岁的齐雪参加过两次半程马拉松和一次全程马拉松。她觉得,跑步让她有了一个定时放空的时间,还提升了自己的抵抗力。“我以前在北京雾霾时鼻炎严重,自从我开始跑步,鼻炎和感冒都不容易犯了。”
从健康角度,闫俊涛告诉记者,“长跑是耐力型项目,在专业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心脏负荷的配速跑步,对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有一定的帮助。”而对普通人而言,长跑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好方式。 闫俊涛说,“跑马”除了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还满足了跑者的社交需求,乃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这其中,跑团是特别的存在。王劲松加入的跑团有260人,不少是自己工作圈的。平时大家会在一起讨论跑步技术、分享比赛心得,也会一起组织训练和参赛。“参加跑团后,会形成互相学习和促进的良好氛围,自己的跑步成绩一直在提高。”此外,身边的朋友在他的带动下,开始“跑马”的有十几人。
齐雪参加的跑团会专门在北京胡同里组织夜跑。“与大家一起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特别有意思,跑步也不那么‘孤独’了。”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因为有挑战自己的情结!”齐雪说。对跑者而言,“跑马”也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王劲松感慨到,“跑步让我更加了解本真的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追求什么,应该怎样去活。”
要“跑马”,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
当前,上班族、公务员、企业高管等中青年人是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跑步训练。
闫俊涛指出,“马拉松和平时跑步不一样,是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储备,盲目跑马拉松一定会带来伤害。”
他强调,普通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盲目自信”,对自己的实力缺乏了解,轻视马拉松的难度而贸然上场,“这也是不敬畏、不尊重比赛的表现。”因此,半程马拉松往往比全程马拉松更容易出现事故。
王劲松说,尽管自己是业余跑者,但他平时会购买相关书籍、与跑友交流来寻求专业指导。每次赛前,他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量化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人。”闫俊涛认为,“赛前训练要对自己有了解和评估,技巧和方法得当,循序渐进。”
对于赛事经验不足、想要尝试“跑马”的普通人,闫俊涛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自我评估。建议首先在专业机构进行耐力能力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水平;
二是选择适当的赛地和时间。了解赛道难度,选择适宜运动的时节(如三四月份),尽量避免超过2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三是注意比赛的规范性。综合考量赛道设计、赛事级别、赛事氛围、赛事服务等因素,尽量少参加未得到国家认证的田径赛事,避免组织不力、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跑过国内、外多场马拉松赛,王劲松认为,“马拉松是一个大众赛事,而就跑步来说,是最可以影响到一个全民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现在比赛越来越多,希望承办者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能持续、有远见地将赛事办好。”(记者 于灵歌)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