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频道 > 社会 > 正文

洞庭深处的“麋鹿奶爸”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16 23:01:08

  在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所,宋玉成喂养被救助的麋鹿“点点”和它产下的小麋鹿(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新华社长沙6月16日电 题:洞庭深处的“麋鹿奶爸”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

  听说过麋鹿吗?它头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又称“四不像”。这种我国特有物种、世界珍稀动物,曾一度在中国消失。

  如今,在洞庭湖湿地深处,在青草露珠之间,宋玉成博士等一批“麋鹿奶爸”从为小麋鹿喂奶、担任“铲屎官”做起,呵护着麋鹿种群不断繁衍壮大。

  一群被救助的麋鹿奔跑在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所内(5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回归:洞庭深处 呦呦鹿鸣

  洞庭湖湿地深处,天高云阔、荒无人烟。整个视线被高高的芦苇丛遮挡,听觉却愈发灵敏。来到这里的人能听到鸟儿抢窝打架、风儿掠过树梢、青蛙不甘寂寞的声音,但却往往忽略一种低沉到无声、频率又极低的声音。那是麋鹿的声音,是宋玉成绝不会错过的声音。

  麋鹿充满传奇色彩。它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物种,起源于东部温暖湿润的季风区,曾在长江流域等地区广泛分布,与人类一样自由生活。

  由于过度的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麋鹿逐渐在野外灭绝,转而成为皇家园林动物。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很长,发生在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数千年内。

  八国联军入侵后,麋鹿种群被杀掠,从中国彻底消失。英国乌邦寺的公爵从欧洲各国重金购得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避免了这一物种的灭绝。1985年中国开展麋鹿引进项目,麋鹿重回故国,标志着麋鹿保护事业的新起点。

  此后,它们逐渐在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繁衍。由于气候不适、洪水泛滥、经费不足等原因,麋鹿种群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生存难题。

  在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中,一群麋鹿为了求生,竟从湖北石首冲破栅栏,泅渡长江,抵达洞庭。

  11年后,宋玉成作为中南林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在洞庭湖看到了麋鹿。为做科研曾长期闯荡在大漠边关的这位河北汉子觉得,四处漂泊的麋鹿和自己有些像,他决定帮助麋鹿安定在此,不再漂泊。

  读博士期间,他就一个劲儿从长沙往洞庭湖跑。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后,宋玉成想,种群要发展就必须扩散,他决心研究自然野化的麋鹿迁徙扩散规律。书本上没有对麋鹿行为习性的描述,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自己观察。

  他住在湖边的农户家,每天花5个小时坐船往返麋鹿所在洲滩,不管刮风下雨都往芦苇里面钻。最长的时候一次待了半年,到最后,对外界警惕性极高的麋鹿,见了他就像见到空气。

  麋鹿喜欢在农田里走来走去,他就沿着它们的足迹,从湖北石首到湖南华容,穿越九个县市。

  “有一次深夜,我按照自己的判断走到了堤坝前,上面就是公路,可没想到坝下面竟然有一条好深的水沟!我不会游泳,但已经累到不行,不想掉头往回再走十几个小时。怎么办?”宋玉成笑着说:“我把身上的器材一甩,扔到坝上,然后跳进沟里。那水一下子淹过脖子,还好,没有过脑袋。”

  宋玉成在洞庭湖湿地记录发现麋鹿的数量(2017年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守护:“奶爸”兼任“铲屎官”

  除了野外调查,宋玉成还参与救护、养育麋鹿的工作。

  “小麋鹿是最有意思的,繁殖期的时候,在芦苇荡里走着走着,可能突然就遇到了。它是黄色的,身上有斑点,如果它妈妈正好出去觅食了,而它第一眼看到你就会跟着你走。”宋玉成说。

  作为一名资深麋鹿“奶爸”,宋玉成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果要给麋鹿喝奶,他会把奶瓶放在胳膊下面或是两腿中间,因为如果放在手里,小麋鹿绝对不会喝。一头小麋鹿一天要吃七八次奶,到长大需要花费两万多元奶粉钱,让“奶爸”们直呼“快吃破产了”。

  养得最久的小麋鹿叫“点点”。2012年3月,有志愿者打电话到保护区说看到一只小麋鹿被狗追赶,他们赶过去时,发现它孤独地躺在芦苇丛里,已经被鹿群遗弃,看模样出生不到一周。

  宋玉成见证着“点点”从“保护区明星”变为“大龄未婚女青年”,最后终于喜结良缘成为“鹿妈妈”。

  由于从小得到“奶爸”们的精心呵护,“点点”对人非常亲热,毫无防范之心。眼看着它不再适合野外生活,“奶爸”只好让“点点”长期在保护区圈养。因其可爱呆萌的外表,“点点”迅速走红。

  雌性麋鹿一般3岁就性成熟了,由于“点点”没有和其他同伴长期圈养,“给它相亲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宋玉成说:“如果点点孤独终老,那么可能当初救她都是错的。”

  今年3月28日,当“点点”生下与公鹿“犇犇”的孩子“小不点”时,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洞庭湖的麋鹿受到的最大威胁就是洪水,成年麋鹿尚有危险,幼鹿生存面临的挑战就更大了。

  每年汛期,是宋玉成和同事最忙的时节。为了寻找被洪水围困的麋鹿,他们日夜坐船到湖区巡逻,每天监测洪水情况,给尚未有淹没危险的麋鹿及时送食。

  肠道疾病极易导致麋鹿死亡。为了解麋鹿的肠道健康情况,宋玉成当起了“铲屎官”——捡麋鹿的粪便回去检测,如发现异常,立即提取各区域湖水进行检测,并在麋鹿活动区喷洒药物。

  即便如此,在湖区,麋鹿的死亡依然很常见。让宋玉成特别心痛的是2014年救回的一头公鹿,腿上有洞,开始流脓,出现败血症症状。保护区无法救治,只好向省里相关部门求救,结果因高速公路堵车,没有来得及抢救过来。

  “不同于一直在野外生活的动物,麋鹿长期被圈养后重归野外,每一步都是在冒险。可以说,每一头麋鹿都有属于自己的史诗。看到他们离去,我都非常感慨,恨自己做得不够。”宋玉成说。

  一群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的麋鹿在湖南洞庭湖湿地奔跑(2016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复壮:国家兴则麋鹿兴

  从1985年启动“麋鹿重引入中国”开始,中国的麋鹿重新繁衍壮大,总量增至4000多头。在2015年麋鹿回归中国30周年的庆典上,洞庭湖区的麋鹿被认定是最年轻和最有前途的麋鹿种群。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已达150多头。

  麋鹿是湿地生物中的旗舰物种,其生存情况与湿地生态保护的情况息息相关。近年来,湖南省通过综合执法、地方立法、专项整治等方式,不断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区正在成为麋鹿、候鸟、江豚等野生动物的乐园。

  坚持不懈的环保宣传教育,使得保护区的老百姓也积极投身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湖区的村民丁明是“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湖区有100多名保护协管员,发现麋鹿的任何情况,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并通知保护区管理部门。

  “国家兴则麋鹿兴”,麋鹿研究专家、中国鹿类专家组成员丁玉华指出,麋鹿是我国独有的特殊物种,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曾在中国自由自在生活,在清末乱世中流离,新中国成立后幸运回归,它的经历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生态保护工作相辅相成、互促共荣的特点。

  “很多人问我值不值?像麋鹿这样的濒危物种,花再大的精力保护,我也觉得值得。”宋玉成说。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