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影视 > 正文

白先勇传记片大陆首映 余秋雨:他摸到了灰烬深处余温

文章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12 19:36:27

凤凰文化讯(徐鹏远报道)2017年3月12日,著名文学家白先勇人生八十之际,凤凰文化联合目宿媒体及理想国出版社,携白先勇传记电影《姹紫嫣红开遍》,在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与观众见面。这是本片首次跨越海峡,来到中国大陆。凤凰文化还特邀白先勇的知交好友余秋雨到场,共话“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的赤子情深。

活动现场,白先勇落座观众席,与现场400名观众共同观看影片,一起分享了“姹紫嫣红开遍”的人生体悟。

姹紫嫣红开遍:白先勇的艺术人生

继2011年推出《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纪录电影备受好评后,台湾目宿媒体继续推出《他们在岛屿写作2》。与第一季以台湾为主的嘉宾选择不同,第二季将视域延伸到了另一座文学岛屿香港,除白先勇、洛夫、痖弦、林文月四位台湾文坛巨匠,也拍摄了西西、也斯、刘以鬯三位文学大家。

《姹紫嫣红开遍》是本系列中讲述白先勇文学与人生的一部。“他们在岛屿写作”团队历经三年的拍摄和制作,用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萃取成106分钟的电影语言,以《游园惊梦》的意识流形式作传,交替叙说白先勇的特殊际遇与文学历程——从22岁创办《现代文学》的青春朝气,近年写作《父亲与民国》、到《止痛疗伤》的人子赤诚;圣塔芭芭拉29年教书的回望,以及相隔40多年桂林米粉的滋味、苏州园林的10年重游,在宛若黑暗王国的舞台演出,还有无数演讲及授课的旅程……

“文学是我的第一志业”,“我想写出人们心中无言的痛楚”。白先勇以一人引领数代风潮,以独一无二的强韧胆识、细腻深情,引领现场的观众们逐渐碰触到热得发烫的小说家胸怀。

观影现场,镜头之外的白先勇看着银幕上的自己,时而发笑,时而沉默,时而与身旁友人低语,仿佛传奇一生不过几幕戏剧,与人瞧个热闹,其中滋味自知自品。

余秋雨:白先勇没有丝毫贵胄的遗风

作为相交30年的好友,著名作家余秋雨也来到放映会现场,与白先勇并肩而坐,共同欣赏影片。电影落幕后,两位嘉宾起身上台,开启了一场艺术对谈。

对谈开始前,凤凰文化主编胡涛代表凤凰网为两位嘉宾献上鲜花并致谢了本次首映会的所有主办方。胡涛说:“今年是白先勇先生的八十大寿,在此也祝他生日快乐!”听到这句话,全体观众齐声鼓掌,送上对白先勇的祝福。

余秋雨与白先勇因昆曲结缘,由文字知交,共同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早已传为文坛佳话。白先勇在现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我和余先生结缘三十年了。”

白先勇回忆,1987年自己到上海观看《长生殿》,与余秋雨第一次相见。后来,自己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游园惊梦》在广州排练、演出,余秋雨担任文学顾问,这一机缘让两人开始交往频繁。

余秋雨也记得初识的一幕,他说和白先勇的第一面是在厕所门口见的。而之后《游园惊梦》的合作,使两人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艺术上的共识让两人惺惺相惜。

“白先生作为名将之后,没有丝毫贵胄的遗风。中国人做文学,总想拔高到政治的高度。白先生太有资格谈政治,太有资格借政治的光环,但他没有。他一心搞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痴迷,堪称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余秋雨说。

白先勇则说当年《游园惊梦》演出,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游园惊梦》的剧评,令自己十分珍惜:“对于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来自读者的理解和共鸣。”

余秋雨在现场也谈起了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他认为这个作品写出了历史的兴亡,但写的不是重要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姨太太,文笔中最重要的几个段落完全是《红楼梦》的,如此细腻,但正当你感受到《红楼梦》的时候,又有明显的西方小说意识流出现了,所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品。

两人的缘分不止于此,当年白先勇在广州看到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心生喜欢,极力推荐给台湾出版,由此余秋雨才风靡海峡两岸。“我在广州看到《文化苦旅》,真是惊艳,中国大陆竟然有这样的作家,理性和感性结合得如此完美。我们的文化经过十九、二十世纪确实是苦旅,我对我们的文化一直也心有焦虑,所以看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心有戚戚焉。我觉得这样的书应该让台湾的读者看到,于是推荐给我的出版人隐地先生,在台湾出版后马上成功。”

余秋雨至今难忘白先勇的引荐:“这本书在台湾造成的奇迹是因为白先生在卷首的推荐,他的荐语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从小孩到老兵都关注这本书。这以后我每次写作都在想,不要让白先生为他说过的话后悔。”余秋雨还讲了一个故事,当时白先勇曾亲自以《中国时报》特约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谈昆曲、谈传统文化。这让余秋雨很感动,白先勇为了推行昆曲,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而白先勇则笑笑说,那确实是自己第一次做记者。

感动世界的文化形象是国家崛起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谈到对谈主题中的“文艺复兴”,余秋雨为其总结了三个关键概念:古典文化、现代观念、艺术推动历史。

“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当下人凭借古典文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余秋雨认为,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汤显祖本人也无法想象的,它实现了把现代美学观念赋予古典艺术的实践,成功吸引了现代观众。

余秋雨认为文艺复兴是一定会推动历史发展和变革的:“我们通常谈到历史大推动时,总是想到思想、理念、学派、哲学,但是文艺复兴这场改变欧洲、改变人类历史的运动,就是几个艺术家,他们没有留下多少理论,就是感性艺术推动社会往前走。”他进而举出二战前德国崛起时一再强调自己是诞生歌德、席勒的民族、如今的美国也用好莱坞的电影感动世界:“感动世界的文化形象是国家崛起的非常重要的力量。打动人的一定不是宣言,而是艺术作品。所以一定要把古典美、传统美、东方美用推广出去,感动世界。”

余秋雨还认为,历史一方面不断被回顾,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解构,最好的解构者其实不是新一代历史学家,而是文学家,用人心的自然逻辑重新感受历史风浪、评价历史人物。

白先勇肯定了余秋雨的观点,他说中国的文艺复兴绝对脱离不了大传统,这其中戏剧的力量尤其巨大,英国的文艺复兴、爱尔兰的文艺复兴都是从戏剧开始的。“我的一生两本书给我的影响最大,一本是《牡丹亭》,一本是《红楼梦》。我希望这两本书可以成为将来文艺复兴的两根台柱”,白先勇说:“昆曲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情’、一个‘美’,而《红楼梦》完全可以给我们文艺复兴式的灵感。不能想象英国没有莎士比亚,也不能想象中国没有汤显祖、曹雪芹”

白先勇在所做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顶点

余秋雨对影片中一张白先勇和父亲白崇禧的合影印象深刻,他首先引用了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这代人不得不骑在马背上搞军事和政治,是为了让我的儿子这代可以搞哲学和科学,让孙子这代搞艺术。”他觉得白先勇和父亲告别时的一幕,可以非常明白地将从马背到艺术的交接体现出来。由此,余秋雨也再次强调了艺术的重要性:“地球的分量、文明的价值,和艺术有着重要的关系。”

青年时代的白先勇,曾因为家国之志在台湾成功大学就读过一年的水利工程,但设计画图一门课程成绩一般,他觉得自己如果做工程师的话只能是二流水平,于是心中的文学梦再度燃烧起来,重新投考了台大外文系。父亲尊重了他的选择,白先勇调侃地说:“父亲当年没有阻止我去学文科,不然就没人给他写传记了。”

谈起创作,白先勇表示经验是重要的,但不是必要条件,观察和感悟更重要。余秋雨则说:“天赋、想象、表现能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艺术,积累和体验没有经常说的那么重要。”

八十岁的白先勇也曾面临过死亡的威胁,而这也是他殚精竭虑推广昆曲、推广《红楼梦》、为父亲作传的重要动力,他觉得上天留他在人间,是因为还有这些使命没有完成。余秋雨对此深表敬佩:“在最高的文化品位上,为中国留下了如此重要的作品,这是白先勇对历史最大的贡献,他摸到了灰烬深处的余温。”余秋雨说,白先勇在所做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顶点,他祝愿也坚信白先勇可以活到很灿烂的岁月。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