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书画●收藏 > 正文

中央美院连推两场小众文献展、壁画展 吸引众多参观者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15 08:06:44
原标题:“冷门”展成热门,激起圈外人热情

  中央美术学院新学期有些“画风”突变。近两周推出的两个展,无论是国人相对陌生的文献展,还是鲜少在美术馆能见到的实景壁画,都相对小众化。不仅知名度与在这里谢幕未久的国际大展“基弗在中国”相去甚远,就连展陈内容也一度让策展团队认为只是圈内人的聚会。然而,他们低估了圈外人的热情,连续两周的超高人气昭示它们也有“春天”。

  文献展,又名“展览的展览”,集纳一段时期内全球知名事件的艺术化表达。正在央美美术馆展出的“文献展”全名为“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它的来头不小,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这是卡塞尔文献展第一次专门面向中国观众策划的展览,通过展陈近300组文献和作品,从多角度对走过60年的文献展进行回顾。不过,尽管它被视作西方自现代主义以来的美学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史的风向标,但它却是内地观众第一次真正接触国际级“文献展”这个陌生的概念。“大多数参观者进展厅都只是想看名家名作,因此,我们把它定位于同行间交流的学术展。”工作人员并不讳言它的“冷门”。

  本次文献展包括了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尔诺德·博德的艺术创作、概念手稿与家具设计,以及历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与重要艺术家的原始手稿、草图和部分珍贵原作等。其中,德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参加第六届、第七届文献展的相关记录,最受参观者关注。参观者顾振宇4年前在同一个展厅参观过博伊斯的原作,这次他希望从海量文献里追寻其创作的动机。与他抱有类似想法的人并不少。“无论是前些年疯狂的当代艺术拍卖市场,还是如今陷入低迷的艺术创作,我们始终缺少一个坐标。”艺术爱好者廖冬说,这场文献展正好能“释疑解惑”。

  如果说文献展自带“冷门”标签,那么壁画由于体量巨大,鲜有机会进入艺术展厅,对参观者来说同样属“稀客”。紧邻着本次文献展的“图墙”,正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师作品展。央美壁画系主任唐晖介绍,此次展览是中央美院壁画系建系30余年来首次由全系参与创作的一次展览,以大量的文献和图像资料,反映了壁画系30余年的创作脉络,展出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往年各种大型美展,壁画大多以摄影作品的形式出现。”唐晖解释,推出这场展览,就是让人们有机会一睹学院范儿的壁画原作。

  提起当代壁画,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当年首都机场的《泼水节》,而它的创作者正是央美壁画系前辈教师袁运生。“由于可见的壁画作品不多,不少人将街头涂鸦艺术看作壁画,这绝非好现象。”参展的一位壁画系学生很高兴这场展览迎来不少知音。他介绍,半年前他和十多位同学一起参与了怀柔大水峪村的壁画创作,有参观者现场就向他们下订单,希望能介绍师生过去创作壁画。

  两场“冷门”展皆成为馆内大热门,让人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低迷的艺术市场或许也创造了一次转机。让人们不再只盯着那些能卖出高价钱的‘大鱼大肉’,重新关注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艺术,何妨来碟‘小菜’,开胃就好。”艺术市场分析人士黄炜呼吁,公立美术馆应该更多承担起这份责任。(陈涛)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