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张辛欣)小小一方丝巾上包罗30多种颜色,上百款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谈起自己最新的作品,服装设计师王永芳颇为得意,这将为中国人的“流动风景线”又添一笔。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是近乎一样的着装,目力所及尽是蓝绿灰,单调、沉闷。今天,中国人的服饰不仅多姿多彩,面料舒适智能,而且更注重张扬个性。从清一色装扮到各美其美,从业20余年、经历了中国人穿衣数次变化的王永芳感慨:“国人越来越时尚!”
195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3.1元,人均购买棉布35.0尺、呢绒和绸缎0.6尺。“一件衣服走天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的年轻人已无法想象。
47岁的北京市民马莉记忆中,穿新衣是儿时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事情。“那时买衣服太贵,家家学着自己做衣服。”
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让服装早已成为“寻常”消费。服装的多样性远超想象:种类全、款式新、色彩多,面料也越来越舒适。个性定制、智能穿搭等创新十分活跃。
“衣橱里永远缺一件衣服”是女孩的常态,男士也不再只有中山装、工作服。即便一件T恤,也会因不同印花和设计变得不简单。老百姓买衣服,“买”的是个性和舒适,“穿”的是科技与时尚。
许多城市的街头,身着漂亮衣服的人们往往就是最靓的“流动风景线”。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808元,比1956年增长53.6倍。
70年,衣着变化的背后是越过越红火的日子,人们穿着漂亮舒适、时尚多彩的衣装,一路上走出中国越来越亮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自信。
开放的潮流不会止步,生活的改变也许仅是开始。人们无法描绘未来衣着的样子,但梦想会更加色彩斑斓。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