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留学 > 正文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 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07 13:42:57

近日,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第51届年会在英国城市格拉斯哥举办。中国英语教学机构新东方与英语教学专家对话,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东方CEO周成刚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作为教学机构,新东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涌现了不少出色的教师。虽然这是新东方的视角和故事,但也是中国千千万万英语学习者和老师的故事。

会上,英语教学专家汪珺与Jim Scrivener,以“Global Standards Local Needs(全球标准,本土需求)”为题展开对话。本次对话围绕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具体问题展开,展现了中西双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差异。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中西双方的学生和老师对课堂有着不同的期待。在Jim Scrivener看来,学习需要有学生的参与,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使用英文、结合练习与活动教授,而不是填鸭式地填充内容。汪珺对此有不同看法,她认为中国甚至东亚的文化有尊重老师权威的传统,根据西方个性定制英语学习课程的办法在中国课堂之中效果并不好。中国学生习惯期待老师在有效时间告诉他们最多的知识,这种“沉默地认知学习”也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

其次,在对学生学习方式方面,Jim Scrivener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记忆式的,并未掌握实用英语的能力。而在汪珺看来,记忆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阶段,打好记忆的基础,才能通向对知识的理解之路。

最后,双方都认为,中国的教师并不是不了解教学法,只是现实中学生和课堂都有其实际要求。为了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对教学法进行调整。

在沙特教英语的苏格兰老师Abdul Majid表示,在这场演讲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中国学生与欧洲学生特点不同,听了这场演讲,才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他认为,没有哪种方式最好,中西两种教学方式或许应该融会贯通。

英语学习和研究需要结合实际,在不同元素的冲击下吐故纳新、不断前行。正如汪珺所说:“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家庭文化和学生个性,也意味着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教学法,必须要结合本地情况,才能产生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责编:邵京京(实习生)、熊旭)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