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优配强村支书队伍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是为群众谋利益的“领头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全国多地农村调研了解到,当前,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支书队伍存在年龄老化问题突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整体较弱,治理经营兼善型干部总体欠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能力水平仍需提升
当前村支书队伍能力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结构老化问题突出,且呈现加剧趋势。本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山东、辽宁等地很多老支部书记一干几十年;河北省2016年对13个乡镇276个村的解剖分析显示,55岁以上的村书记占46%,60岁以上的占26.9%。陕西镇安县154名村书记中,35岁以下的占2.6%,60岁以上占31%。
从全国范围看,2016年,60岁以上的村支书占比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二者分别占比9.9%和5.7%,且分别比2012年增加3个和下降0.8个百分点。即便在相对发达地区,老龄村支书占比依然不低。北京、山东、广东等11个省区市60岁以上村书记占比超过10%,其中天津市达19.1%,山东为17.6%。
部分村支书知识水平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不足。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村支书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天津、陕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占比超4成。广西田阳县152名村支书中,初中及以下学历58人,占38.2%;大专以上学历仅有5人,仅占3.3%。
多位受访基层干群反映,有的村支书思想较为保守,带富能力不强,推进工作效率不高;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依葫芦画瓢”,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例如,在支部传达十九大精神时,有的村干部“只能领读、无法解读”。
本刊记者调研还发现,在一些贫困村扶贫还存在“包办”现象,“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撤走后,村支部能否“自立”成为当地群众的担忧。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首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左承基(中)在农民创业园的大棚内了解蔬菜种植情况 张国俊摄/本刊
同时,治理与经营兼善型村支书人才欠缺,村支书队伍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治理中,经过市场化历练、有能力“经营农村”的村支书占比增多。例如,在江西省南昌县八一乡和向塘镇,致富能人当书记的比例分别为73.3%和47.4%。但这部分先富能人型村支书往往存在村务治理能力与经营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委党校调研显示,一些“能人书记”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有市场观念、能为村民致富出谋划策,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但是,他们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政治素养较低,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容易出现偏差,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仍需锤炼。
内蒙古、陕西等地受访基层干群反映,相对经济发展,有的村支书对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带动力量不足。在不少农村,干部群众仍旧单纯以经济关系、宗族关系为纽带联结,文娱活动少、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层面的联系和沟通不足。
此外,村支书队伍还存在后备人才不足,队伍建设接续乏力的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流传着“能人进市场,青年进工厂,毕业生进城市”的说法。该市东胜区两位90后村支书吕昕睿和杜昊昱对本刊记者坦言,身边同学基本没有回基层特别是乡镇工作的。记者走访多地多村也看到,村“两委”班子中鲜有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后备干部培养愈发困难。东部某省分析数据显示,当地农村发展要素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大量“能人”“土秀才”和优秀党员外流,选拔范围缩小,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不足,有的地方还出现“矮子里面选将军”现象。
选育管用并举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工作重点。十八大以来,各地把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位任务,推动村支书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2016年,全国54.8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5.1%,致富带头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占57.2%,有书记后备人选的占91%,分别比2012年提高3.6、7和10个百分点。在江西省,本届村支书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是上届的1.5倍和2.3倍。
一系列选好、用好、管好、育好村支书的制度措施在实践中产生、落地。
加强选拔培养。各地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提出候选人“负面清单”等,例如,天津明确“八不能”限制性条件,四川建立村级预审、乡镇初审、县上终审、张榜公示制度。
同时,积极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支书。江苏推行“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在农业类职业学院进行3年大专教育,培养一批农村急需、留得住扎下根的“永久牌”村官。
加强教育培训。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开展村“两委”成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已累计举办600多期培训班,培训超过6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
河北自2015年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省财政投入1.12亿元,连续三年开展村支书“万人示范培训”;浙江在2017年村党组织换届后,组织1000名重点村书记到省委党校集中充电,着力提升村支书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加强监督管理。各地积极健全和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促进村干部依法履职尽责。例如,吉林、甘肃、新疆等地全面推行村支书县级备案管理,试行村“两委”正职重大事项向乡镇党委报告制度;上海、湖南、江西等地专门制定村干部管理办法,对任期目标、年度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河北对村支书逐一分析,2017年来共调整劝退不合格不胜任村支书3433人,占7%。
加强激励保障。2016年,全国从村支书中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6138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3606人。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建立从优秀村支书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长效机制,留名额定向招考。河北、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地在全省开展“百名好支书”等评比表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四川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抚恤办法及标准,建立村干部抚恤办法。湖北比照当地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标准,建立同步调整机制,年报酬过4万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有的农村,干部选举中仍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甚至拉票贿选等问题。从一些省查办的涉“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案件来看,有的村干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充当了“保护伞”,村支书甚至成了“村霸”。
为此,在2017年“两委”换届工作中,各地强化措施,明确规定并更为广泛深入地宣传哪些行为、现象是贿选,哪些贿选行为、现象违法违规,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对发生的各种拉票贿选违法活动和各种干扰民主选举的破坏活动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杜绝村“两委”换届贿选,纯洁净化了村干部队伍。
例如,黑龙江、浙江、广东、青海等地,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行为露头就打,共查处违纪违规案例1012件,处理1633人。山东邹平县、莒县分别查处一起村“两委”换届选举拉票贿选案件,当事人分别以违规宴请,向村内部分党员送香烟、现金等形式进行拉票。
优化来源配好育强
选对一人,造福一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富民政策具体落地问题,离不开农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引领作用的发挥。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继续把“党性强、人品好、能带富、会治村、威信高、自身廉”的村支书选出来培养好,成为当前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关键。
受访基层干群建议,拓宽渠道、打开通道,让村支书的来源更加优化。可将选用视野扩大到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党政退休干部、复退军人、村教村医等群体中去,广聚良才。
另一方面,拓宽选拔范围,对人口少、范围小、村干部难选的村,可以通过适度规模的并村,整合力量,选优村干部;优化选任条件,对合适的村干部人选,放宽任职限制,利用户口迁移、不设年龄上限等措施,宽口径选人,合适即用。
多位基层组织部门受访干部认为,适度扩大村支书选任范围也为严划资格“红线”提供了空间。
探索建立成体系的村支书培养、选拔、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条件成熟的地方可试点 村支书职业化。健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制度,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建立健全从高校回引本土大学生机制,在农林水等高校、职校定向培养村干部机制,以及县乡统筹、公开选聘、集中培养机制。
同时,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制,对群众满意度低的村支书,上级组织要及时介入或作出调整;建立关怀保障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合理待遇、正常离任无后顾之忧。
优化配强村支书队伍,还需强化基础运行保障,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的多个村庄,因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问题突出。部分基层组织部门干部认为,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带动致富能力差,更加难以实现脱贫。
他们建议,进一步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目前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标准。财政建立专项资金,以补贴、奖励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村给予支持,重点是财政保障“托底”,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出的村适当奖励。(记者/陈刚 叶婧 薛天 陈毓珊 邹明仲 董璐)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