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记80后女医生周南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本可在北京大展宏图的80后姑娘周南,选择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待就是9年。
9年来,她用自己的真诚奉献改变雪域高原的医疗面貌,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缘结西藏:为了生命
多年前,在一次旅行西藏时,周南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老人。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形深深刺痛了她。
“北京有那么多医生,多一个少一个区别不大。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从此,她与西藏结缘。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周南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周南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周南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周南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周南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辛勤奔波:填补空白
“救了一个患者的命特别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周南表示,患者是她留在西藏最大的动力。
不过,她也有倍感无力的时候。
由于相关科室空白、医疗条件有限,2013年,周南和同事们确诊了藏族女孩卓玛的白血病却无力医治,没能挽救她年轻的生命。
周南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建设更专业的学科。
新建一个科室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她辛勤奔波于西藏、北京之间,向自己的老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寻求帮助。张奉春很快就以捐赠的形式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配齐了价值100万元的仪器设备,并提供相应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
2014年,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专科在西藏建成,填补了西藏对风湿免疫病治疗的空白。
微弱“火柴”:照亮他人
“以前我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但在创建风湿免疫血液专科时我感到,为了更多的患者,我要站出来。”
周南一次次“站了出来”。为提升西藏风湿免疫专业整体学术水平,她牵头成立了西藏风湿免疫专业学会,每年组织风湿病论坛;为让更多患者获益,她在西藏率先开展了自身抗体检测、生物制剂治疗、骨髓活检术等多项新业务。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评估专家组来到西藏检查,周南的科室代表医院演示教学查房。评估专家检查后说:“在全国查了这么多医院,最规范的教学查房是在西藏看到的。”
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作为医院住培基地的带教老师,周南利用各种形式,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可能刚开始你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过自己的燃烧照亮更多的人。”周南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