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15 07:56:31

  “我现在压力很大,有两件事一定要做好。”14日,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亚接受记者专访,透露自己虽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依然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图为袁隆平在大会中发言。记者 胡耀杰 摄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第一件事是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在提高水稻单产的“长跑赛”上,领跑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有松懈。“米寿”老人袁隆平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这个目标。”

  水稻要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种子是关键。袁隆平透露,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有五个月时间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海南是南繁的黄金宝地。一般搞一个品种要八个世代,一年一个世代就需要八年。但在三亚,优越的温光资源,冬季还可以种一季,所以三年就可以完成八个世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袁隆平团队在“长跑”中加入了新目标。“杂交水稻的研发方向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和优质并重。”但袁隆平强调,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追求优质。

  提起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禁不住“自夸”起来,“我的超级稻好看得不得了,大家应该去看一看。”袁隆平邀请大家去稻田里参观,“我的超级稻就是水稻中的仪仗队。”

  “第二件事就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袁隆平介绍,海水稻培育2017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在0.6%的海水浓度条件下,有一个品种小面积测产达到折合亩产620公斤”。

  中国有面积达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等地区,其中有2至3亿亩具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袁隆平设想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算,每年将增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了解,1986年,中国“海水稻之父”陈日胜发现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从此海水稻的培育工作展开,取得“海稻86”宝贵资源。自2016年以来,袁隆平团队开始研究海水杂交稻,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水稻田里进行试验,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小面积测产最高折合亩产达到620公斤。目前,在海南南繁基地已筛选了一批海水稻材料,并生产了一定量的种子,将扩大范围进行试种。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和海水杂交稻研发成功这两大目标,就是我的团队当前努力的方向。”袁隆平希望在2020年能够实现,届时“心满意足,可以退休了。”(记者 王晓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