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难民遣送中心即锚中心只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安慰剂”,德国电视一台2日报道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从1日开始,引入有争议的难民锚中心。巴伐利亚也成为德国首个引入难民锚中心的联邦州。难民锚中心的开启让德国日趋糟糕的难民生活条件备受关注,人权组织甚至称其为“监狱氛围”。
根据德国内政部制定的“移民总体规划”,所谓的难民锚中心旨在加速避难程序,同时将那些没有居留权的人遣送或遣返。巴伐利亚州从1日起,率先将之前的中转中心和临时收容中心转化为7个锚中心。每个锚中心将集中管理约1000到1500名难民。锚中心还设有联邦移民与难民局、联邦劳工局、青少年局、司法部门和外国人管理局的分支机构,旨在加速避难程序。
《柏林晨邮报》女记者纳迪亚第一时间拜访了位于奥迪汽车总部英戈尔施塔特市附近的曼兴锚中心。这里曾是一处军营,两年前改建为难民营。锚中心外面有一辆警车慢慢移动着。锚中心外有铁丝网围栏,50米距离内都有保安巡逻。这里住着大约1100名难民,里面除了政府机构分支,还有食堂、学校等设施。
“我很累,不知道以后发生什么”,28岁的尼日利亚人乌迪亚表示,自己在这里已待了320天了。他告诉记者,他生活的那栋楼里,每6个难民挤在一间卧室里。70名男女和儿童,共用一间浴室和厕所。难民营约有400名儿童,却只有一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游乐室。锚中心难民在庇护程序运行期间,每月可以获得135欧元的补助,再加上洗漱用品和服装券。乌迪亚说他最害怕这里的保安。他们甚至不敲门就咆哮着推开门进入他们的房间。几乎每天晚上,这里都有难民与警察和保安人员争吵。
锚中心艰苦的环境遭到人权组织的批评。慈善机构Caritas近日警告,如果成百上千名难民在没有前途、没有工作的情况下,生活在狭窄的空间内,很容易因小事引发争斗,比如冰箱被搬走,或者领取补贴排队的次序。该组织甚至说,这里充满“监狱氛围”。
锚中心的问题只是德国难民糟糕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许多难民向欧洲媒体表示,他们变卖了家产,花了1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辗转到德国寻求避难。但是到德国才发现,德国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没有传说中2000欧元的欢迎费,也没有工作可找,甚至吃住也是大问题。一些难民因为难民营伙食差,甚至跑到德国各地的粮食慈善机构与本地穷人争抢食物。
今年5月,德累斯顿一处难民营的两名来自格鲁吉亚的难民因食物分配问题发生争执。难民营工作人员叫来警察解决。但最终却演变成约50名难民集结在一起,袭击警察。暴力冲突造成两名警员和一名保安人员受伤。
伊拉克大学生难民米哈尔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说,他待过的几处难民营条件都十分恶劣,不能好好睡觉,也没有休闲设施。尽管伊拉克安全问题仍很突出,他还是希望马上回到自己的家乡,至少那里自己有朋友,还有国家重新走上正轨的“梦想”。
德国《世界报》1日报道称,2016年德国有大约72.2万难民递交了避难申请,2017年数字降到了19.8万,2018年上半年数字为8.1万。这两年,不少难民自愿返回原籍国。今年前5个月,德国就批准了7500份难民自愿返乡的补助申请。根据情况的不同,成年人会拿到800至1200欧元的资金,12岁以下的儿童领取一半资金。
即使一些难民获得了庇护权,可以住进各地的难民公寓,但接下来的问题仍有很多。难民因为语言和经济问题,常常难以融入德国社会,很难获得工作。难民儿童也常被安排在移民学校,学习困难。许多难民家庭还分居两地。按照德国新规定,从8月1日起,每月只有不超过1000名难民,可以将家属接到德国共同居住。
“德国难民政策缺乏人道主义!”德意志广播电台这样评论道,难民被剥夺了基本权利。德国新闻电视台则说,默克尔曾敞开大门“欢迎难民”,现在德国社会正在经历难民危机的“后遗症”。(特约记者 青木)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