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上游,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素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
千百年来,衢州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蓝天绿水古村落
“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这是宋代诗人赵蕃眼中的衢州山水文化。
“滩声澎湃飞流急,帆影参差夕照明。”清代方芳佩在《三衢道中》惟妙惟肖地描绘着这样一幅画面。
2014年起,浙江大地吹响了“五水共治”的集结号,衢州市按照“一年治黑臭、两年可游泳、三年成风景”的总要求,践行“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承诺,“五水共治”工作一直保持良好势态、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从2014年起,衢州市连续夺得象征全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的“大禹鼎”。近日,2016年“大禹鼎”名单揭晓,衢州再次将“大禹鼎”捧回了家。这一份份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折射着的是衢州在几年治水工作中的华丽蝶变。
打造浙西最美水环境
衢州治水 畜禽养殖是根本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质要常清,岸上要突围。
作为传统养殖大市,衢州治水,畜牧业是关键。畜牧业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为保住一片绿水青山,衢州市下大决心对境内的衢江进行全流域治污,其中柯城区提出了全区限养生猪,区内最大支流庙源溪附近的万田乡则提出了“全乡禁养”。
去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衢州调研时也强调,畜牧业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环境,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但是养猪决不能污染环境。全省各地必须下决心坚定不移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记者从衢州市“五水共治”办了解到,2014年以来,衢州市牢固树立“治水先治污、治污必治猪”理念,将全市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在200万头以内,实现了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完善出台了更严生猪养殖整治标准,重点推广“工业化+生态化”、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等养殖新机制模式;保留养殖场全部安装智能电表、液位仪、监控探头等设备,实现“线上”+“线下”监管全覆盖目标。治水三年来,生猪养殖“4+1”管控模式、中小河流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模式、智慧环保实战化运用、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贺田”模式等109项创新性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等领导批示肯定,其中62项要求面上借鉴推广,是全国第一个生猪养殖污染监控全覆盖的地级市。
江山市石明畜业有限公司异位生物发酵床排泄物处理车间
剿灭Ⅲ类水
让“五水共治”下的开化样本得到生动体现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上下开展劣Ⅴ类水剿灭战。各地各部门围绕剿劣纷纷发力,衢州明确全市实现“两个全域”目标,即全域剿灭劣Ⅴ类水体、全域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县控以上断面力争90%为Ⅱ类水以上。在提水质基础上,重点打造十条全流域生态化治理示范河道、百条生态美丽溪流、千座生态景观塘库。
作为钱塘江源头第一县,开化通过三年的“五水共治”,出境水Ⅰ、Ⅱ类水质天数占比已达到95%以上。凭着优异的治水成果,开化也将2016年的“大禹鼎”捧回了家。今年,在全省全域剿灭劣V类水的目标上,开化更是坚持以更高标准治水,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早谋划、广动员、统部署、强落实,要求比全市半年剿劣目标更快一步全域剿灭Ⅲ类水的工作目标。
常山港开化县溪东段美丽河道
“我们将通过全民治水、制度治水、铁腕治水、工程治水,全面开展治水工作。本来的治水目标是今年年底前全域剿灭Ⅲ类水,现在提前到4月底,保证让开化境内的水域从原来的可游泳到基本每一条河流都可以直接饮用。”开化县“五水共治”办宣传组组长汪东福说道。
同时,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起,开化当地还将每月19日确定为“全民护河日”,实行全民护河,真正做到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管,有污染的区域就有人治,实现全域河流可游泳向可饮用转变,为“五水共治”提供开化样本。
转变思路 借助“互联网+”
让衢州百姓共享生态福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年治水下来,衢州百姓尝到了生态红利的甜头,衢州市“五水共治”办表示,各地今年继续围绕连片开发理念,将“十百千”工程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实现“盆景”向“风景”转变。同时,按照“一点一策、一河一策”要求,对排查出的农村池塘、沟渠、城市内河、小溪流等小微水体进行分类,逐一制定作战图,实行挂号销号制。推行“智慧剿劣”,运用“互联网+”,借用移动、广电传输网络,开展污染源远程监控拍摄,达到长效治水目的。
妇联护水队
据悉,江山市今年以来已完成4个山塘水库、106个池塘、68千米沟渠清淤整治,清淤15.86万方;新建游步道、绿道9700米;清理河道、水岸、水面枯枝、生活废品等垃圾200吨;已有73个生态景观塘库、9条生态美丽溪流开工建设。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衢州市各乡镇、村将继续以落实“河长制”为主要抓手,以全域剿灭劣V类水为重点,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农村双治、畜禽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整治工作,坚决打赢这一场剿劣战。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