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老姜辣VS新手狠 探寻基金经理业绩的奥秘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25 08:56:31

  随着80后乃至85后基金经理逐步走到台前,基金经理业绩与资历和年龄的关系一直是业内关注的话题。前几年,年轻基金经理凭借冲劲和对新经济的高接受度业绩抢眼,但今年的白马行情,令一些老资格基金经理东山再起。

  从任职以来年化回报数据来看,任职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显示出业绩更好的特点。但根据好买的研究,这个行业也遵循着“英雄出少年”的规律,如果一位基金经理上任时间更早,其在40岁之前的业绩排名则相对更为靠前,从另一个维度展示出与传统认识不一样的发现。

  当然,对于基金经理能力的考察,诸多基金分析师均指出,以统计分析方法寻找相关性存在天然的缺陷,影响一位基金经理业绩的一定是多方面的因素。投资者不宜夸大“70后”或者“80后”这些标签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打破“唯经验论”和“唯年龄论”,才能更为全面理性地评估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群星闪耀 谁领风骚

  “90后”是近期朋友圈中的刷屏热词之一。在投资圈,90后基金经理亦已经逐渐登上舞台。私募行业中90后基金经理已不再鲜见,而在公募行业中,有数据可查的最年轻的基金经理出生于1988年。可以预见的是,很快就有90后公募基金经理出现。

  WIND资讯显示,全市场1634位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3.12年。其中,有1020位经理的任职年限不超过3年,占全市场的62.42%;不超过5年的有1303人,占比高达79.74%。分段来看,任职年限不超过1年的有345人,在1年至3年间的有675人,在3年至5年间的有283人,5年至10年的有291人,10年以上的仅仅40人。虽然这其中有一小部分基金经理是由其它资管机构转战公募基金,因此导致公募基金任职年限较短。但总体而言,从人才结构上来看,任职年限在5年以下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老司机”和“小鲜肉”中谁的业绩更胜一筹?一直以来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投资者的惯常思维中,类似于2015年上半年那样的成长股行情,更适合年轻基金经理表现,而在像2017年这样价值风格当道的市场中,资深基金经理似乎更能体现优势。

  从2017年年初至今的排名情况来看,根据WIND数据,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以“老司机”居多。如管理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和东方红沪港深的东证资管林鹏,出生于1976年,在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之前已在东证资管担任多年投资经理。管理易方达消费行业的萧楠,任职年限超过5年,管理国泰互联网+的彭凌志虽然公募基金经理任职经历仅2年出头,但自2007年起即在平安资管历任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管理交银稳健配置的唐倩,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6年。管理景顺长城新兴成长的刘彦春,任职年限超过8年。

  而如果从任职以来回报的维度去探寻那些基金经理里中的佼佼者,则会发现这个问题趋于复杂。从任职期间年化回报来看,截至2017年12月22日,若以“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来排名,收益率在15%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53位,其中收益率在20%以上的共有24位。

  这其中,既有80后正当年的一代人,如兴全基金谢治宇,任职年限为4.9年,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64%。其他如银华基金李晓星、国泰基金杨飞、汇丰晋信基金丘栋荣等作为市场上所熟悉的80后年轻基金经理中的代表,该指标也均在20%以上。

  不过,这其中亦不乏知名的“老司机”面孔,且他们能在更长时间段里获得持续稳健回报,更具说服力。比如富国基金朱少醒,1973年出生,任职年限12年以上,其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28%。其他如中欧基金曹名长、兴全基金傅鹏博等几位基坛“常青树”也均在其中。而前文提及的东证资管林鹏、圆信永丰基金的洪流等人,虽然公募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长,但此前均有投资从业经历,这类也应当归入“老司机”阵营。如洪流,1972年出生,虽然公募经历仅3年出头,但此前他曾经在券商工作多年,其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12%。

  “老司机”更稳 但“英雄出少年”

  究竟是“老司机”更可靠,还是“年轻人”更敏锐,一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根据WIND数据,如果分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几个从业经历区间来观察上述指标的群体平均值可以发现,任职年限越长,所取得的超越基准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越高。

  此前,诺德基金FOF管理部的一份研究,则对同一市场阶段之中,不同资历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作了剖析。研究者根据基金经理连续任职年限,将其分为1到3年、3到5年和5年以上等3个组别,并利用2014年至2017年二季度的激进配置混合型基金业绩历史数据,对这3个组别的基金经理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考查了4个指标,分别是基金的年化超额收益、年化波动率、年化夏普比率,以及最大回撤,以考察基金经理对于收益和风险的掌控能力。由于每个任职年限组别的基金经理数量差异较大,为了使得不同数量的基金经理组别可以相互比较,研究者从这些组别中,抽取了每个组别中经过不同指标从高到低排序后的25%、50%和75%分位数样本来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在收益端,在偏牛的市场中,连续任职年限较短的基金经理们表现更佳;在偏熊的市场中,连续任职年限较长的基金经理则表现更好。不过,“老司机”们表现出更为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反映到夏普比率上,在偏牛的市场环境中,“年轻人”取得了更大的涨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对于波动控制能力的欠缺,因此夏普比率更为出色。而在偏熊的环境中,“老司机”们则表现出了对于获取收益和控制波动俱佳的能力,因此取得了在夏普比率方面的明显优势。

  那么,矛盾产生了:既然“老司机”们开车更稳妥,但任职年限不足3年的“年轻人”却又是公募基金市场的主流,投资者该如何面对这一选择的难题?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近期的一则研究,从另一维度展示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结论。那就是,那些更早从研究员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基金经理的,往往在其随后的投资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这份报告以596位具有可比年龄段的基金经理为样本,统计发现,在主动管理的股混基金层面,基金经理越早上任,其40岁之前的产品业绩期间表现越好,甚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单调性。在股混基金样本的检验过程中,40岁之前上任且管理年限超过1年的基金经理,其40岁之前的产品相对业绩是显著超过同类平均的。具体来说,同期平均业绩同类排名分位数是38.66%。

  “事实上,‘英雄出少年’在这个行业一直在频繁上演。”谈到进行这项研究的初衷,好买基金研究总监助理雷昕表示,在2014年公募基金产品步入注册制之后,之前通过历史归因和数据分析的选基方法将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因为公募基金数量已经陡增到5000余只,而公募基金由于其激励机制的局限、相对收益的考核,使得基金经理轮换频率高,优秀的研究员提拔为年轻基金经理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将大量精力花在历史业绩上,可能就错过了与具备潜质的年轻基金经理共同成长的历程。面对这样的格局,能否大胆一些,在依旧审慎的研究框架基础上体现出基金研究对于优秀基金经理早期挖掘的价值?

  打破“唯经验论”和“唯年龄论”

  尽管此前诸多研究试图揭示基金经理年龄或者任职年限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但与记者交流时,多位基金分析师均表示,基金经理的年龄和任职时间一定是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之一,至于这个因素的影响力有多大,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影响一位基金经理业绩的一定是多方面的因素,教育背景、勤奋程度、投资理念、团队支持力度等都是关键要素。投资者不宜夸大“70后”或者“80后”这些标签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打破“唯经验论”和“唯年龄论”,才能更为全面理性地评估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评价年轻一代基金经理还是资深基金经理,其统计分析方法都存在天然的缺陷。比如,评价年轻基金经理绕不开且无法证伪的“死穴”就是历史业绩不足。对此,凯石财富首席分析师桑柳玉提到,年轻基金经理之间的业绩分化较大,因为时间越短,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越大,运气成分较重。而随着时间推移,基金经理的业绩会逐步向同类平均靠近,业绩分化显著减小。

  另外有研究者指出,如果说评价年轻一代基金经理时,由于历史业绩数据区间过短,难以区分究竟是能力还是运气的话,那么当评价资深基金经理时,“幸存者偏差”则可能是统计上所遇到的问题。假以时日,那些业绩不佳的基金难以避免地会面临被清盘关闭的命运,那些业绩表现平平的基金经理也逐渐离开这个行业。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就会导致最后基金数据库只统计那些留下来的“幸存者”。

  “我们认可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很多都来自于资深的优秀基金经理,但这并不代表资深的基金经理一定能创造长期优异的相对业绩,这是简单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反过来,创造显著超额收益的也不一定都是年轻基金经理,我们更不否认经历市场周期波动的洗礼和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长期优异的相对业绩的帮助。”雷昕表示,应当打消对于基金经理年龄和经验的过分关注,对于公募基金及基金经理的选择,除了必要的绩效归因和持仓分析作为案头工作之外,不妨在基金公司的股权架构、决策流程、基金经理的理念及操作风格上进行分析和跟踪。

  一位任职以来年化平均回报接近30%的80后基金经理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亦表示,真正区分基金经理的并非年龄或资历,而是其学习能力和勤奋程度。“阅历和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我倾向于认为,持续战胜市场的基金经理,其优势在于,永远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持续进行思考、纠错、改进、前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