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14日电 题:“中国声谷”奏响新时代创新旋律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程士华
“能听会写”的智能语音鼠标,可计算步数、测睡眠质量的智能穿戴手环,巴掌大的智能语音中英文翻译机,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巡检工业机器人……走进“中国声谷”展览馆,几乎每一样展品都让人脑洞大开。
作为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自成立以来,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爆发式增长的重大机遇,以“大创客”带动“小创客”的集聚发展模式,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奏响新时代创新旋律。
注重原始创新 扼住技术引领关口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声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独创独有上下硬功夫,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头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16年实现产值327亿元,增长44.1%,目前已入驻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赛为智能等200家。”负责声谷运营的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介绍说。
作为“声谷”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始终坚持原始创新,研发投入连续5年占销售收入的25%。2017年,科大讯飞刷新8项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比赛记录,研发的“智医助手”以456分的高分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生资格笔试评测。“在人工智能的战略窗口期,敢于在核心技术研发上重兵投入,是为未来更大规模地爆发做好准备。”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回望来路,“中国声谷”取得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安徽科大国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撑“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度融合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大创客”带动“小创客” 构建AI创新生态圈
目前,“中国声谷”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构建起“大创客”带动“小创客”的AI创新生态圈。
作为“中国声谷”龙头企业之一,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小米手环,在4年左右时间做到了全球智能穿戴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由华米发起成立的智能可穿戴产业基金,第一期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已投资美国硅谷及安徽省内外的10多家运动健身互联网应用、健康养老、芯片设计、新材料及精密制造领域的初创公司,其中多家落户合肥,与华米形成可穿戴产业链互补及放大效应。预计到2021年,华米科技及其上下游产业企业产值将达100亿元。
作为已成熟壮大的“大创客”,科大讯飞则利用语音云开放平台,为创业者们提供语音合成与识别、语义理解、人脸识别、移动应用分析等服务。
两年多前,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海洪依靠一个PPT讲述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概念与梦想,成功说服了“中国声谷”的创客空间,依托科大讯飞对外开放的语音核心技术,做了一款智能语音鼠标。如今这款鼠标每分钟可实现语音输入400字,识别率高达98%,在计算机外设制造业掀起了交互智能化的新思路。
政策护航 提速前行
“中国声谷”,这个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产业基地,正以“政策红利”和市场化运营管理提供面向AI产业链的全方位服务配套。“平台会提供市场推广、金融支持等专项服务,创业者只需要专心做好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致力于打造语音速写本的安徽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虞焰兴说。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鼠标制造业原来利润很小,融合AI带来巨大活力,售价翻番。一些曾濒临倒闭边缘的企业又火了起来。”刚签订1万只语音鼠标产品合同的冯海洪告诉记者,公司已跟联宝达成合作合同,开发未来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智能交互方案。
以智能语音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对安徽工业增长贡献率攀升至65%。
2017年9月,安徽省发布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专项政策,设立50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并明确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十大举措。11月,“中国声谷”有了自己的专属智库,由30位人工智能领域知名机构代表、科学家、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成立。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国家战略东风和省级政策支持下,声谷接下来5-10年将从4个方面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祁东风说,一是放眼未来,关注产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核心团队与项目,保证未来不落后;二是推动技术与应用融合,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在中国声谷先行先试;三是开放产业生态、完善产业环境,招大引强;四是集聚更多全球优质资源,孵化培育更多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力争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