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迎难而上 逆风飞扬——上半年中国外贸形势观察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李慧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贸易遭遇“寒流”。14日出炉的中国外贸“半年报”,却从多个方面释放难能可贵的暖意。
海关总署当天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6月当月,进出口增速实现年内首次双双“转正”。中国外贸,呈现迎难而上、逆风飞扬之势。
政企联动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菲律宾、缅甸的订单已经出了货,俄罗斯的单子这两天也在准备发。”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友最近忙得很,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在海外卖得不错,虽然前期因为疫情耽搁了大约两个月,但上半年产销量都实现了14.55%的增长。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随着复工复产达产持续推进,中国外贸企业从“硬着头皮干”转向“铆足劲头干”。
数据可以佐证。海关统计显示,二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较一季度6.4%的降幅显著收窄。而纵观上半年,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民营企业进出口6.42万亿元,增长4.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
“即便是在停产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停工,而是在研究市场、研究产品,在搞创新,市场一旦好转,我们的产品立马可以抢占先机。”袁志友的一番话,说出了不少企业逆势上扬的“秘诀”。
企业“卖力”,政策“给力”。今年以来,中国在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出口转内销等方面接连推出务实举措,全力以赴支持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
“上半年我们出口同比下跌了30%,但目前销售已经复苏,订单排到了9月份。”长期从事家具贸易的福建好事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仲琦告诉记者,政府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切切实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不失时机挖掘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潜力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中国外贸新业态中的“尖子生”。疫情之下,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成为稳外贸的“轻骑兵”。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司司长李魁文介绍,今年海关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解决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难”的问题,全力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
就在7月1日,北京、天津、南京等10个海关正式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增设“9710”“9810”两个出口监管代码,企业可以享受一次登记、一点对接、简化申报、优先查验、允许转关等便利化措施。
仅试点第一个星期,10个试点海关就验放了跨境电商B2B出口报关单和申报清单26.6万票,货值2.5亿元。
另一种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同样表现不俗。上半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了33.4%。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注意到,上半年我国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
“经济新业态与贸易新业态紧密关联。”她说,“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继续挖掘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潜力,让新业态在稳外贸中发挥更大作用。”
稳外贸仍需加力
虽然呈现积极迹象,但还不是乐观的时候。
世界银行6月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下滑4.9%。世界贸易组织早些时候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
6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6%,进口指数为47.0%,虽然环比有所提升,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应该看到,眼下一些国家逐步“解封”,但疫情仍处于全球蔓延扩散态势,叠加经贸摩擦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高企,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越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越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要着力打造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部分外贸企业向记者表示,国家近期多次在出口退税、信贷、保险等方面作出惠企部署,希望好政策尽早落地,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李魁文说,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持续释放,我们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