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频道 > 财经 > 正文

改革开放的精神从未褪色——三代企业家眼中的深圳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22 19:11:06

  新华社深圳5月22日电 题:改革开放的精神从未褪色——三代企业家眼中的深圳

  新华社记者秦杰、蔡国兆、彭勇、王晓丹

  他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他们筚路蓝缕、开拓进取。

  将近40年时间,一代代创业者奔赴深圳,在这片试验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他们与特区同呼吸,共甘苦,一起展翅腾飞。

  岁月沧桑,时光沉淀出最深的记忆。

  勇气、环境、创新——三代深圳企业家勾勒着自己眼中的特区。

  深房创立者骆锦星:敢闯敢试改天换地

  骆锦星从惠阳调往深圳时已年过不惑,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亲历土地“第一拍”。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骆锦星和其他调往深圳的人被拉到宝安党校的新园招待所,几十人住进两个大房间。由于有邮电工作的经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去邮电局任职,结果让他大出意料,被任命为房管局副局长抓基建。

  他的第一个任务是,10月份前,建好500套干部宿舍。

  对这个当时还被一些人念成“深川”的地方,骆锦星的印象是,臭水沟多,“苍蝇满天飞,蚊子一抓一大把。”

  1980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骆锦星兼任经理,“5个人,5万元资金,外加四部旧单车”。不久,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由深房开工建设。

  深房采取“补偿贸易”合作方式,在操作中逐渐演化出外商独资、直接收取土地使用费的做法,引发了社会震动。

  “逼上梁山。大家都想干事,想尽快把特区的模子搭起来,这就得尝试,就得突破。”骆锦星说。

  1984年的深圳已由小渔村变成吊塔林立的大工地,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正在迅速“长高”,开创“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敢闯敢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骆锦星人生中的另一次“高光时刻”在1987年12月1日。他代表深房以超出底价300多万元的价格竞得深圳水库旁的一个地块。

  “525万一次,525万两次,525万三次。”内地土地拍卖的“第一槌”重重地敲下。

  第二年,经过修改的法律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

  不久后,在“第一拍”的土地上,东晓花园建成,买房的人排成了长龙,全部楼盘售完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

  1993年,深房完成股份制改造,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今年已83岁的骆锦星早在1997年就从深房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段岁月,无数的企业创立,无数的企业倒下,又有无数的企业再起来。没有人害怕,整个深圳都像在燃烧。

  骆锦星记得,深房有过一面市里颁发的奖旗,上面写着“敢为天下先”。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打破重重禁锢,深圳诞生了近千个“国内第一”。

  什么是深圳?骆锦星回答说:勇气!

  顺丰总裁王卫:优化环境释放活力

  王卫1993年创立顺丰速运,2002年迁至深圳发展。

  深圳吸引王卫的是其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进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10%;创投机构数量是全国的三分之一;PCT国际专利申请几乎是全国总量的一半。

  历经2005年前后深圳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的阵痛,历经2008年国际金融风波,顺丰这个当年的小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什么是深圳?王卫的回答是:环境。

  今年48岁的王卫始终记得因为业务扩张申请机场用地的事。报告递上去后,忽然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个市领导带队的调研组。“调研后的场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带队领导说,没发现企业的成长,服务没有跟上,很抱歉。”

  凤栖于苍梧,鲲鹏诞于北冥。

  营造干得了事、干得成事的氛围,这是深圳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圳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气力。

  ——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率先推动商事登记改革并持续深化;

  ——着力推动政府服务高效化,进行多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审批事项和时限;

  ——大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这些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气之先的改革举措,为深圳释放出空前的活力。

  这些改革都围绕着一个目标:让企业更便利、更有空间。

  很多年后,王卫跻身胡润排行榜。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政府不断破除固有僵化的体制机制的过程,就是政府不断完善服务界定与市场边界的过程。

  有了自由生长的环境,顺丰如鱼得水,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不断扩张业务范围。

  “不因企业之大而特别照顾,不因企业之小而漠视不顾。尽管尚未满分,但深圳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王卫说。

  于是,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

  改革没有终点。2018年2月,《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出台,这是深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标国际一流,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来营造更加优良营商环境的一次大胆尝试。

  王卫说:“对于未来,我们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土巴兔王国彬、瀚海基因贺建奎:坚持不懈发力创新

  什么是深圳?新一代企业家的回答是:创新。

  时光穿梭,岁月变幻。当历史跨入新世纪,创业的土壤、成本,企业的机遇、方向已迥异于改革开放初期。

  2008年,26岁的江西小伙王国彬在深圳设立互联网家装对接平台土巴兔;2012年,1984年出生的南方科技大学海归教授贺建奎创立瀚海基因。

  2012年,刚刚创立的瀚海基因要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遭遇资本的冷遇;而事业初现前景的土巴兔,因创新推出用户满意才收款的“装修保”做法,打破业界老规矩,遭到几乎所有合作家装企业集体抵制。

  是深圳对创新的全力支持成就了两位“80后”创业者。在职能部门协调帮助下,一些公司同意继续合作,风波得以慢慢平息;贺建奎从财政获得了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撬动风险投资,踏上了追梦的道路。

  2017年,土巴兔已在全国开通256个城市分站,平台上汇聚8万多家正规装修公司、100万名专业室内设计师,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评选的独角兽企业。

  同年,瀚海基因宣布打破国外对关键技术的垄断,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次年,宣布完成2亿多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刚刚进入新世纪,深圳就提出经济发展转型。从布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培育生命健康、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深圳始终坚持以转型应对危机,以新理念引领发展。

  与此同时,深圳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步伐。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孔雀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等系列措施,每年投入巨资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如今,深圳的发展已由“速度”转向“质量”和“标准”,GDP达2.24万亿元,体量已与香港相当。

  面对未来,新时代的深圳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在新征程勇当尖兵。

  “随着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中国已经站在了新一轮科技突破的起点上。”贺建奎深有感触。

  王国彬说,我希望将来能以科技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