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频道 > 要闻 > 正文

八桂儿女传:痴心环境治理的科学家王双飞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8 11:25:44

  新华社南宁12月8日电 题:八桂儿女传:痴心环境治理的科学家王双飞

  新华社记者朱丽莉、黄凯莹

  教书育人、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环境保护……从教23年,广西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双飞坚持创新,重视产学研相结合,推进绿色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生态”力量。

  2016年,王双飞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项目“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当年广西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最高奖项。

  “我从事环保事业的初心,缘起于早年的实践经历。”王双飞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南一家造纸厂工作,造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让他触目惊心,“这让我难以接受!”

  王双飞后来攻读了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5年进入广西大学任教。为充分了解造纸业,王双飞深入调研国内市场,着力点在于解决造纸厂高浓度废水问题。

  1999年,王双飞与三位志同道合的教授组建团队,创建了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多年来,王双飞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技术与产品远销东欧、东盟、南美等海外市场。

  为师者,育人是关键。作为广西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带头人,王双飞重视学科发展,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积极将有关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至今,他已培养硕士70人、博士30人,向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学生,其中不乏“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杰出人才。

  “创新,突破,把每项科研都做到极致。”这是王双飞对自己和队员的要求。他创新求索,瞄准国际前沿砥砺前行,志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造纸业,不少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导致国内企业投资成本高,妨碍了清洁漂白技术与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面对困境,不服气的王双飞决定攻坚克难,率领团队展开了耗时十多年的研究与攻关。

  他和团队开发系列二氧化氯制备技术,提升了反应体系稳定性与氯酸钠高效电解等核心装备,实现我国二氧化氯制备成套技术出口海外,目前已在国内及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等20多家大型造纸企业应用,近3年主要应用单位共新增销售额230亿元,新增利润33亿元。

  针对我国轻工行业废水排放量高、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王双飞及团队开发了系列废水的资源化及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实现了生物质能高效回收、再生水有效回用、污染物超低排放。目前这项技术与装备先后在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和缅甸等国内外3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他估算,2013年来,应用单位累计处理废水6.2亿立方米,回收应用沼气5.4亿立方米,COD减排1.2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5亿元。这项成果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转化,共建绿水青山,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忙的事情。”王双飞说,他和团队承接了广西南宁、贺州、北海、钦州等多个生态治理项目。其中,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涉及全市11条内河道,经过治理及河道生态景观构筑,流域环境得到改善并广受好评。

  多年来,王双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2005年以来,他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及地方急需的科研课题共10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其中国外专利8项,学术论文、著作等引发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

  展望未来,王双飞说,他和团队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好一批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工程项目,用科技创新绘就美丽新画卷。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