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频道 > 各地 > 正文

40岁“江南煤都”六盘水的“绿”变之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18 16:28:18

  新华社贵阳12月18日电 题:40岁“江南煤都”六盘水的“绿”变之路

  新华社记者刘茁卉、潘德鑫

  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煤炭探明储量221亿余吨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

  建市之初,六盘水森林覆盖率只有7%左右,鸟类仅剩60余种。预计到今年底,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9%,鸟类恢复到300余种。从植绿造绿到兑现绿色红利,与改革开放同岁的“江南煤都”用40年探索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

  “黑”变“绿”:4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50个百分点

  虽至冬季,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的花德河国有林场仍郁郁葱葱。林场深处有一片100多亩的松林,林间的木架上整齐摆放着10多万支菌棒,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采摘菌菇。

  “松林就像一个温湿适宜的天然大棚,里面种出的菌子品质特别好,市场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陈太鸿很珍惜这片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的林子,“林子保护好了就是财富。”

  “以前是伐木越多贡献越大,如今是种树越多贡献越大。”林场场长王熙介绍,林场始建于1958年,主要是为煤矿巷道建设提供坑木,用山上的木材换地下的煤炭。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50多年时间里,六盘水共生产原煤超过10亿吨,发电4000多亿度。

  在向西南、华南地区源源不断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六盘水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建市之初,该市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左右,鸟类也仅剩60余种,“风吹沙尘跑、千里鸟飞绝”是当时六盘水的真实写照。

  面对巨大的生态环保压力,六盘水从20世纪末开始植绿造绿,期间,出台系列政策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六盘水又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履职情况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对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严厉问责。

  这些年,六盘水加快推进煤炭去产能及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降低了对坑木的消耗,造林护林成了林场的主要职能,林场面积也从当初的1.4万亩扩到了5万余亩。

  变“伐”为“种”、变索取为保护,花德河国有林场是六盘水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杨茂说:“要让绿色发展的‘信号灯’亮起来,让绿色成为干部实绩的主色调,让绿色发展指挥棒成为‘杀威棒’‘硬约束’。”

  2018年底,六盘水市森林面积预计将达870万亩,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59%,鸟类超过300种。

  “绿”生“金”:将生态要素变生产要素、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

  “要用底线思维开拓发展境界。”六盘水市市委书记王忠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同时,把生态要素变成生产要素、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地处格所河峡谷的盘州市保基乡森林覆盖率达75%,有60多株千年古榕树、18平方公里的枫叶林和7.8平方公里的野生红豆杉。但长期以来,保基却是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贫困发生率在2014年高达52.9%,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

  “古树‘活’了能当饭吃。”保基乡党委书记李金平告诉记者,该乡依托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发展以“生态养生、休闲观光、运动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业。通过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预计到明年可以创造6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2400元。

  六盘水市不少像保基这样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也是贫困人口聚集区,通过发展得到了保护。近年来,六盘水市盘活林业发展思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以树代粮”让生态增值,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金”助“力”: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生态增值了,农民也增收了。近年来,六盘水坚持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纽带,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等形式,将林地、林木资源以及新一轮退耕土地参与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参与“三变”改革的林地面积达140万亩以上,参与农户70余万人,助推户均增收近1500元。

  此外,六盘水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在放活林地经营权上做文章,赋予林地实际经营者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审核审批等方面充分的权益,引导林农以林地流转、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建设。

  “把林业既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来推进,也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打造。”杨茂告诉记者,到2020年,六盘水森林覆盖率预计将达到62%,林业产值突破450亿元,生态扶贫助推18.67万贫困人口脱贫。

  “经历半个世纪拓荒创业、40年改革奋进的六盘水,今天开始,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说,在新时代,六盘水市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40岁的六盘水,风华正茂,未来可期!(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