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三农”大有可为(侠客岛·两会观察)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10 18:38:03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如何理解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笔者认为,应该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点这一背景来认识。

  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历史时刻,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事业大有作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维持较高水平城市化速度,同时也意味着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将留在农村。其中主要包括3个群体:一是暂时无法进城的农民。这部分农民往往因为家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困难群体,只能以基本的农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政策来维持生活。对他们而言,农村是家园,是保障,更是发展希望所在。二是那些并不缺乏发展能力,只是因为家中有老人、小孩,必须在农村完成人口再生产的农民。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从事兼职,甚至担任村干部等工作,获得并不亚于城市务工者的收入。对他们而言,农村是发展机会,构成了“可进可退”的弹性空间。三是已经在城市创业成功,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基础的返乡创业者。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村是一片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创业热土;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一些年轻人开始愿意返乡创业。对这部分农民来说,农村已经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

  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也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当前,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大为改善,甚至互联网、快递等也将全面覆盖。农民也享受了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可以说,中国城乡关系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农业和农村将享受越来越多的城市化、工业化红利,城乡融合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将获得更好照顾,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还可以在当地社会环境中维持体面的生活。那些可进可退的农民,或许已实现就地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既可以在农村大展宏图,也可以在城市获得较好的生活。而对于返乡创业者而言,农村农业市场空间更为巨大。

  “三农”是中国现代化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去年,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对中国而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言,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责编:岳弘彬、曹昆)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