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中央公园 霍亚平 摄
绿水盈盈,荷叶田田。茂林修竹间,亭台相连,小径蜿蜒。置身许昌市中心,不闻商业嘈杂,却有绿草茵茵、繁花作伴。
有人说,许昌人傻:城市中心,寸土寸金。不搞商业,却建了座3300亩的中央公园。要是开发,得卖多少钱?
许昌人说,不建地产建绿地,周边商业反而翻倍升值。城市美了,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多少钱买得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许昌人治水造绿,转换动能,走上了一条环境美化、经济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赢之路。
建造“绿客厅”
一张蓝图绘到底,千年古都换新姿
行走许昌,绕不开的是水,映入眼帘的是绿。水汽氤氲的鹿鸣湖,荷塘连绵的护城河,杨柳垂荫的清潩河,总有一片波光会在不经意间晃了人眼。
当地人说,许昌,是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但是,20世纪80年代,许昌还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半夜排队接水,上班拎壶借蹭水。‘老许昌’忘不了那段缺水的苦日子。”许昌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王玉庆说。
时光回溯到2001年,许昌召开“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动员大会”,种下绿色发展的规划种子,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谋划之初,有群众甚至领导干部质疑过,“先天条件不足,如何引水造林?”建设伊始,有网友上网发帖抱怨过,“天天搞绿化,经济发展要不要?”
许昌,没有退缩,没有动摇。
水从哪里来?这成为许昌打开生态修复新局面的头道“难题”。
引入三江水,解决“水之源”。许昌汇引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水,投资55.5亿元,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打造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配套建湿地,保障“水之清”。清潩河三达湿地,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一级A标排放水源源不断流入长满水草的湿地,进行生态过滤。77亩湿地每年为清潩河补充大约1000万立方米的清洁中水。许昌市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配套人工湿地,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地从哪里出?城市土地有限,成为困扰许昌生态的另一道难题。
腾商换绿,扩展城市绿色空间。为了打造连续的绿地景观,许昌毅然决定,中轴水景观带中商业用地近500亩全部腾出。在城市的中心建起3000多亩的中央公园,许昌有了名副其实的“绿肺”。
见缝插绿,建设城市绿色森林。许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郭忠磊说,近几年,许昌实施“绿满许昌”行动,依托市区河道建成82公里长的绿色长廊,在外围建成10万亩生态林海。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绿化覆盖率40.62%。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而今,一幅“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许昌展开,城市面貌开启了神奇的“蝶变”之旅,开窗见绿、推门进园的生活愿景已悄然成真。
许昌,2006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唯一入围的北方城市。
攻坚克难,保持定力,许昌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到底,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生态之路。
许昌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篇章写入“十三五”规划,提出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等16项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任务。
《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中,提出构建“两环四海二十园”的绿地系统,为市民打造一张绿色的生态健康地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公园、绿地成为许昌的绿色会客厅,“蝴蝶效应”渐渐凸显。中央公园所在的城市中轴区,吸引阿里巴巴、浪潮集团等科技公司频频伸出“橄榄枝”,数据处理中心、呼叫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纷纷落户。
昔日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如今已变身科技园 霍亚平 摄
关停“摇钱树”
一环碧水绕莲城,涅槃重生转动能
代建设,是当地知名企业家,手上有两家企业,一家叫“宏腾纸业”,是造纸厂;一家叫“华丽纸业”,是纸箱厂。3年前,为了环保,他“一跺脚”关停了盈利丰厚的“宏腾”。
今天,他不仅没有后悔,反而感到庆幸。
造纸厂关停,企业不能止步不前。代建设聚精会神,瞄准低污染、高效益的纸箱包装市场,向造纸产业链的下游进军。走进华丽纸业包装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卷卷硕大的纸板被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纸箱,再经印刷、折叠,整齐码放在不同区域。“我们只做行业前三强的企业,去年收入12个亿。”代建设介绍,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客户包括格力、海尔、蒙牛、伊利等国内一线品牌。
走在清潩河畔,看到水流潺潺,绿草如茵,代建设感慨万千,“过去,这条河是名副其实的污水河,如今却是老百姓的亲水河。作为企业家,既要逐利,更要担当。”
环境倒逼产业升级,企业动能实现转换。在“宏腾”的旧址上,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拔地而起,入驻企业多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4名院士和48名博士在这里贡献才智。2017年,产业园实现产值1.4亿元、税收600万元。
“断臂”求生,效果渐显。近年来,许昌淘汰水泥、造纸等行业企业12家,淘汰落后产能191.2万吨,全部关停小镀锌、小铸造、小陶瓷灯等“小散乱”企业。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1.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5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86%。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许昌多点开花: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回收废旧金属360万吨,加工260万吨,再生金属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当不少城市在为建筑垃圾围城苦恼之际,许昌把看似一无是处的“废品”,打造成了能够资源化利用的建材“宝贝”。全市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6%,获得全国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唯一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作为“中国花木第一县”的鄢陵,依托花卉产业综合开发,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到2020年,预计形成总投资300亿元的康养产业集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昌通过培育绿色动能,渐渐打造出生态“金饭碗”。“十二五”期间,许昌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1位,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许昌十里荷花水系景观 霍亚平 摄
共享“获得感”
一城荷花半城柳,久久为功惠民生
退休后,许昌市民薛阿姨比上班更忙。每天9点钟,一帮老姐妹准时聚在一起,游园赏景。城市面貌的转变,带来经济动能的转变,更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满眼都是绿色,现在的许昌真是有看头,水好,景好,老年人不缺玩儿的地方。”薛阿姨爱坐水上公交,3块钱能游遍大半城市的水景。“老姐妹们赏赏荷花,聊聊过去,在幸福时光里一起慢慢变老。”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浞清莲,花开别样红。”河开了,水通了,湖绿了,景美了,人笑了。
但在10多年前,许昌被戏称“许脏”,薛阿姨们根本笑不起来。
“知耻而后勇”的许昌,一任接着一任干,深知“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许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城市管理上铆足劲头,下足功夫。
辖区主干道每平方米的灰尘含量低于5克,次干道每平方米的灰尘含量低于10克,许昌大多数街道基本实现了“路见本色、地净如洗”的目标。
路面“以克论净”,只是城市管理“许昌标杆”的缩影。
在许昌市城市管理局,由数十块监控大屏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挥中心平台,不时跳动着“全民城管”的情况反映及办理情况。
“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中心平台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等7个环节,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及反馈的城市管理流程。
智慧城管,旨在惠民。该平台年均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0万件,结案率达到99%以上,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便捷高效地解决了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问题,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市民王俊启体会到了城市管理的“许昌速度”。6月20日下午14时37分,他通过许昌市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反映,盛景花园小区门口有一堆垃圾无人清扫。
大约40分钟后,他就接到了垃圾已经被清理的反馈信息。
精细化管理锻造出了许昌城市形象的“面子”,但做好生态惠民,才是百姓最期盼的“里子”。
每晚六点半,许都公园广场内的音乐准时响起,一边是上百人的广场舞大军扭动起来,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笑逐颜开;一边是灯光球场里,靓男美女赛场竞技,青春与汗水飞扬。
漫步许昌街头,像这样的健身娱乐场地越来越多。围绕打造全国生态人居典范区,许昌推进实施的市区“15分钟民生圈”基本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圈”出了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昌历任干部接力打造绿水青山,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今天的许昌,已成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城市。“十二五”时期,累计民生支出711.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明天的许昌,生态环境将会更优美。“蓝轴绿脉花海畔城生,两环三带四海二十园”,一个“绿野环绕、林水相依、花城相伴”的生态宜居城市正在向人民走来。
摄影爱好者在中央公园摄影 霍亚平 摄
许昌中央公园 霍亚平 摄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