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4月12日电 题:“谢谢你,援藏医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让藏北牧区女孩重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吴瑞、侯捷、李桢宇
“这个手术难度太大了。”刚下手术台的拉萨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伟一边喝水,一边指着腹部CT说,“这是我到西藏9个月以来做过的最大手术了。”
“小女孩长这么大的肿瘤很少见”
西藏那曲市巴青县的9岁小女孩阿吉(化名),两周前在父母陪伴下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就医。她身体瘦小,但是腹部左侧却有明显的凸起,用手触摸能感觉到一个较大肿物。
“经过初步检查,我们发现患者腹膜后有一个长18厘米、宽13厘米、厚12厘米的巨大肿瘤。”王伟说,“肿瘤虽然长在左侧,但腹部CT显示已经越过了脊柱线,严重压迫血管与周围器官,要想完整切除难度非常大。”
据阿吉父亲贡扎介绍,女儿两年前就感觉到肚子不舒服,一开始没怎么留意,可眼见着肚子肿块越来越大,女儿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巴青县人民医院接诊后直接开了转院证明,这让做父母的更加紧张。
“我们家在藏北牧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看病会有优惠政策,费用也能报销大部分,但是如果西藏没法治疗这么大的肿瘤,需要转到内地,费用还是承担不起。”贡扎为难地说。
由于该病例在西藏较为罕见,拉萨市人民医院也缺乏相关的治疗经验,接诊阿吉的医生专门拿着病例问王伟是否能做这样的手术。
“让患者能在西藏就医做手术,实现‘大病不出藏’是我们援藏医生的初衷。”王伟回复道。
“手术一定要完美,尽可能减轻小女孩的痛苦”
为了尽快确定诊疗方案,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扎西罗布组织外科、小儿外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并研究了儿童腹膜后肿瘤的相关文献资料。刀口如何切入?血管如何剥离?精准取出肿瘤而不伤及内脏器官成了治疗团队面临的难题。
4月10日上午10点40分,手术室“正在手术”的指示灯亮了。门内,王伟与他的医疗团队紧张地忙碌着;门外,阿吉的父母焦急地望着手术室的大门。
“我们非常担心女儿,她妈妈一直在哭。”经过3个小时漫长的等待,得知女儿手术成功的贡扎显得轻松多了。他说:“我来之前并不了解援藏医生。后来王伟主任来查房,周围的人都跟我说援藏医生的医术高明,我就放心多了。”
阿吉术后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了。后期还需要对肿瘤进行病理检查,医疗团队将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谢谢你,援藏医生。”贡扎感激地说。
“只有教会了徒弟,才算成功的援藏”
“这个小女孩的病情很复杂,如果没有王伟主任的话,我们是真的拿不下这台手术。”在手术中担任王伟助手的多吉扎西感慨道,“以前,这种手术一般都要转到内地治疗。”
自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实施以来,北京市属22家医院共派出管理、临床专家5批75名85人次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王伟是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干部。
“我刚来的时候发现,科室虽然可以开展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电切及一些小的手术,但总体治疗病种单一、治疗手段单一、科室建设规划不明晰。”王伟说。
多吉扎西是一名“90后”藏族医生。在他看来,援藏医生的到来让治疗手段更加规范,治疗水平更高了,医生的责任感也更强了。“以前,腹腔镜肾盂成型手术我做不了。王主任来了以后,先进行规范操作,再手把手教,现在我们都可以自己做这个手术了。”多吉扎西说。
“我今年7月份就要回京了,能培养出一些泌尿外科的优秀医生,我就觉得这趟援藏也值了。”王伟看着正在手术室忙碌的多吉扎西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