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记者董小红)走路、跳跃、呼吸……这些常人做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对他们来说,却并非易事。
在医学上,这部分人被定义为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一个肥胖指标,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目前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为正常,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7为肥胖。过度肥胖除了影响外形,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让人命悬一线。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走近过度肥胖群体,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防治肥胖的最新方式。
“经常被人说胖,真的很伤心。”成都姑娘小利(化名)无奈地说。结婚前她的体重就有150斤,之后越来越胖,现在已经达到265斤。肥胖让她走路都成问题,还合并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儿子现在才3岁,我真怕自己哪天突然就不在了,他咋办?”作为母亲,支撑她走下去的是陪孩子长大的信念。
“在临床中,大约1/3的就诊肥胖患者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问题,尤其是产后肥胖的女性患者,还可能因此诱发抑郁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说,对于这部分患者,除了治疗,还需要心理干预,通过多学科综合发力,才能真正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健康。
“因为太胖,我已经很久没拍过照了。减重后我想跟儿子一起拍张好看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一下……”小利充满期待地说。
湖北武汉市民黄鑫(化名),身高1.69米,体重却达到532斤,因为肥胖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问题。
“曾经,我都不敢照镜子,甚至想过结束生命。”黄鑫说,过度肥胖让他没有信心面对未来。
2017年,他从武汉辗转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减重手术。手术涉及10多个科室,参与的医护人员就有100余名。“第一期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将他水袋状的胃改造成了细长的香蕉状。”刘雁军说,手术同时切除了一部分胃里的分泌细胞,抑制饥饿感,由此达到控制饮食的目的。
现在,黄鑫的体重下降至310斤。为了进一步帮他回归适宜体重,医院近期将为他进行减重二期手术。
“肥胖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刘雁军说,现在不少患者对肥胖缺乏正确认识,也不了解科学的减重治疗方式。目前,80%以上的肥胖患者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形式减重,而过度肥胖患者则需通过减重手术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便开展了首例外科减重手术,8年时间已经帮千余名过度肥胖患者减重,但达到手术指征并进入手术环节的患者仅占就诊患者总量的10%。“肥胖患者要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科学治疗。”刘雁军提醒说。
“现在,我对以后的生活又有期待了。”正在等待第二次减重手术的黄鑫说,他正拿着手机浏览购物网页,准备买一些新衣服在手术后穿上。
刘雁军还提醒,肥胖患者减重应主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管住嘴、迈开腿”,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不能盲目相信各类减肥广告;对于体重指数过大的过度肥胖患者,运动锻炼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时不应操之过急,避免关节受伤。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