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文艺●演出 > 正文

专家:儿童剧不是“低幼剧” 应关注现实题材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14 08:18:03

    新华社上海4月13日电(记者郭敬丹)儿童剧是不是“童话剧”?剧作者如何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有专家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儿童剧《彩虹》研讨会上表示,当下儿童剧创作有“低幼化”的市场潮流,作为儿童戏剧工作者,应有关注现实题材的责任担当,引导儿童认识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儿童剧是给孩子表演的艺术门类,但不是‘小儿科’。”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丁小秋直言,对儿童戏剧工作者来说,光是“俯下身子来和孩子平等对话”还不够,现在要“跪着跟孩子对话”,让自己的视角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世界。

    “成年人和孩子年龄、阅历都不同,要做到和孩子同等思维的确很难,但仍然要努力去做。”丁小秋说道。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兼艺术总监蔡金萍表示,儿童剧是特殊的剧种,对创作者来说,剧目要按照孩子的年龄进行细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视角和领悟力不同,所以分得越细,小观众的体会就越好。”

    专家指出,近年来,儿童剧市场发展迅速,但出现一种“低幼化”趋势。

    “现在市场上为儿童演出的剧团不少,音乐、舞蹈、戏曲什么都演,呈现的多是童话、神话这类低龄化作品。”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指出,这类作品可以有,但不应是儿童剧市场的全部,作为有影响的儿童剧院,更应有引领儿童剧欣赏和消费的自觉,关注现实题材,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少儿艺术团党委书记车尔宁以《彩虹》举例道,该剧接近“青春剧”的定位,剧中主人公是上海中学生方磊和云南山区德昂族姑娘玉环,在毕业前夕因中学生对口交流、互相体验对方生活的计划来到了彼此都陌生的、对方的地方学习生活。

    “这就是一个现实题材,是民族题材的戏。”车尔宁表示,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换位思考”中体会到各民族是一家人的情感,体会到满满的正能量。虽是儿童剧,但毫不“小儿科”。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强调,现实题材的剧作能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起到健全人格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告诉孩子们,如何认识社会,如何体会人生。”在尹晓东看来,一个孩子从小有了很好的美育和戏剧教育,将来就可以在生活当中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这也是所有儿童戏剧工作者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和现实担当。” 尹晓东说道。

    据悉,《彩虹》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推出。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