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海报、剧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题: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春节受欢迎 凭什么?
新华社记者
《流浪地球》于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在上映初期排片和票房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在其后实现逆袭,排片量和票房逐日提升。并且收获良好的口碑,引发热议。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统计,截至2月7日,《流浪地球》票房已接近8亿元人民币。
作为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也为启动中国科幻影视工业奠定了基础。“它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很高水准,迈出了追赶好莱坞顶级制作的一大步。”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说。
“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讲道,“不仅是人类自救,而且是和地球一起逃离的故事,同时,它仍然是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放在了中国的血缘当中。”
《流浪地球》的核心情感是家庭。这是国人关于亲情、英雄、故园、家国的故事。影片中的春节、回家等情感元素,契合了春节档期的节日氛围。
西安市民樊兴刚成为父亲三个月,电影使他感触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吴京、吴孟达、李光洁在电影里都是父亲的角色,他们的默默付出、不善表达都是中国父亲的一种共同形象。同时,这些父亲都心有大我,为他人、为人类做出了自我牺牲,也体现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父亲,这对我启发很大。”
河北辛集市民李海津携家人一起到电影院里观看后说,电影中的亲情戏份让他更珍视家庭,更加懂得肩头的责任。
家住广东省江门市的周颖森也认为这部电影符合他的期待。作为科幻迷,他看过《流浪地球》之后,对国产科幻电影充满了信心:“有好的故事,加上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就可能出‘爆款’。”
同时,电影把故事架构在光年尺度和浩瀚宇宙中,用具象化的电影表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本土文化。
导演郭帆表示,将地球带走表现了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感,文化内核将是我们科幻文化的基石。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说,《流浪地球》广受好评,说明中国的科幻创作正在迈入新的阶段——由“单打独斗”的图书出版为主向“集团作战”的电影制作为主转变。
在他看来,高水平的作品、受众市场的培育、稳定的投资、科幻迷群体的增长是中国科幻创作进一步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这种转变所反映出的全社会科幻热情的高涨,也和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整体显著进步有直接关联。
科幻作家韩松也说,科技进步促使中国人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宇宙。“中国科幻是迅速复兴的古老文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它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和广阔未来。”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韩松对本土科幻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吴岩表示,要保持现在科幻创作良好的势头,不仅要从政策、投资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原创的力量,还要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方面下功夫。
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能让孩子们看我国文化背景的科幻电影长大是导演郭帆的梦想。“这也许可以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放开他们的想象力。”
作为电影监制,一贯谨慎小心的刘慈欣在观看过电影后笑着说:“中国的科幻电影真的起航了。”(记者:王秉阳 白瀛 荆淮侨 陈宇轩)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