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统帅的关怀和嘱托,春风化雨、催人奋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人民网推出“习主席视察过的基层部队·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系列报道:各路记者分赴习主席视察过的基层部队,充分反映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新经验,激励广大官兵始终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赖,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
两架战机对“敌”阵地进行超低空突防
一架架战机千里奔袭大漠深处,空地导弹精确命中靶标,无人机飞快掠过绵延戈壁、直奔任务区域……仲夏,西北某靶场,空军某大型综合演习激战正酣。策划此次演训任务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即是这些杰出武器装备的“缔造者”,也是这场演习演练任务的“总导演”。
恰似春风拂心田,最是深情励军心。2013年2月,习主席视察基地时,要求官兵认清肩负的职责使命,再接再厉,开拓进取。近年来,基地职能使命迅速拓展,从辅助作战训练到常态化担负战备值班,从武器装备性能试验到综合作战效能评估……转型发展的步伐从此迈开。
战机双机编队起飞奔向任务区域
没有风险就没有突破,不敢担责就没有新质战斗力的快速提升
“随着基地职能任务的拓展升级,我们需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开展以战试训任务为中心的政治工作……”去年底,在基地某部任务总结讲评会上,一篇以《在强化责任担当中做好试训中的政治工作》为题的发言引起大家热议。
转型,首先转的就是使命责任。基地党委深刻认识到,责任担当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战斗力生成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场思想上的革新在基地率先展开。他们坚持党委机关带头,把“抓任务、谋打赢”作为党委的主课主业,主动研究战试训融合发展新态势,每次大项任务都成立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政工干部一线跟班,坚持任务开展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确保政治工作走进阵地、深入一线,原汁原味地将任务中官兵反映的实际困难、思想动态收集起来,实现党委决策与官兵需求无缝对接。
基地某部作为新组建单位,部分政工干部队伍能力跟不上,任务中存在“说不上话、插不上手”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基地迅速邀请军事领导和业务骨干为政治干部讲授装备知识,积极组织“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开展“讲强军故事、唱强军歌曲”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宣扬基地部队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打造浓厚政治文化氛围,在培育部队特色文化中强化使命担当。
“没有风险就没有突破,不敢担责就没有新质战斗力的快速提升”成为基地广大官兵的“座右铭”。去年初,在参加全军某综合演习时,面对能见度极低、天气状况突变等偶发状况,某部指挥班子在认真研究装备技术指标后,决定进行临边界条件飞行,最终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无人机飞行员李浩,年近五旬从繁华城市一路辗转戈壁荒滩,从“王牌师”空中骄子转为新组建部队无人机飞行员,从零开始进入无人机全新领域。为了尽快掌握无人机作战,每次模拟飞行前李浩都早到一个小时,坐在方舱内反复体会,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翻原理联想飞有人机时空中动作,对哪个按钮哪根手指按、什么时候按用多大力度按反复研究,最终练就了看屏幕数据就能感知飞机空中姿态的本领,短短几年间成长为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和飞行教员、指挥员。
某部连续两年赴青藏高原执行任务,多名官兵产生了高原反应,有的头晕不适,有的感冒高烧,但不管新同志还是老同志,没有一人畏惧,连续奋斗在试训一线,最终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几年来,基地官兵把政治上的担当转化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基地“检验场”、“孵化器”、“磨刀石”的职能定位,自觉担负起引领空军战斗力生成的重大使命责任。
“金鹰杯”的凯旋而归
聚焦人才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使命召唤人才。近年来,全国军地院校大批本科生、博士硕士主动请缨齐聚于基地,投身基地转型建设事业中来。基地党委按照“铸军魂、强本领、真关爱”的培养思路,教其所需、补其所缺、用当其时,助力官兵成长成才、干事创业。
他们组织“讲英雄故事、学英雄事迹、做英雄传人”活动,开展“无悔从军路、矢志强军梦”演讲比赛,参观基地历史展览馆、旧厂房、老阵地、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官兵亲身感受老一辈基地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感人情怀,洗礼灵魂,坚定信念。新干部刘鹏告诉记者:“基地历代官兵用生命诠释忠诚信念,用行动践行报国誓言,扎根戈壁、默默奉献,为迷茫的我指明了人生航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基地“感动军营”典型代表颁奖晚会现场,助理工程师程碧琴听到攻克导弹“癌症”的癌症患者杨选春的事迹后,感动地说:“杨高工在身患癌症,痛苦化疗时,还能想着解决导弹试验问题,这种视使命高于生命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新一代基地人学习的楷模!”
同时,一张年轻干部“成长路线图”也在基地迅速铺开,他们选派空军级专家、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与大学生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分解培养目标,定时间节点,采取定期指导、课题攻关、任务带教等方式进行“一对一”带教。大学生干部陈润发毕业分配至基地时,正值单位转隶,单位人员减半、任务翻番、标准更高,技术室老同志手把手帮带,主动把自己所学知识倾囊相授。仅仅一年,陈润发便迅速掌握了机务保障、飞行指挥以及方案预案编制、数据分析处理、飞行报告撰写等基本功,成长为靶机总体专业技术骨干。
培养人还要留得住人。近年来,基地党委突出选准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围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标,清朗政治生态,明确坚决不用“四种人”、切实做到“四严格”,鲜明地树起“向实战聚焦、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导向,基地在上级组织的选人用人测评中满意率达100%。在某型新武器装备试验中,某部新毕业博士生张强提出技术革新思路,极大地提高了某型武器装备的稳定性,综合考评之后,被破格提拔到技术室主任岗位,一同参与竞选的老同志也为他竖起大拇指。
空地对抗
把部队训练逼向战场作战,置己于绝境而后生
导弹弹雨纷飞、雷达高速旋转、战机呼啸而过……在不久前部队组织的某演训任务中,来自空军部队的数十支雄师劲旅拿出看家本领,各使绝技,演练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体系作战训法战法,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空战活剧”。
“转型重在升级,必须先走一步。”基地领导认为,在此轮军事变革中,要强化“战”的牵引、厚实“试”的基础、完善“训”的手段,才能乘势而上、奋楫前行。
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由此开始。他们紧盯部队特殊使命要求,深入研究部队建设规律、作战样式和战术战法,以开创性的勇气和思维,加速推进新武器装备生成战斗力。
于是,设困局、危局、急局,把部队训练逼向战场作战,置己于绝境而后生,成为近年来基地组织各类演习演练的新常态。放开高度差、放开攻防限制、放开演习时段、放开气象条件……基地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只有放得开,才能与战场离得近,进而才能实现部队演训与未来战场无缝对接。
去年底,空军“红剑”演习在基地拉开,在筹划任务之初,导演部就明确全过程全要素向实战看齐,导演部成员反复研读习主席关于实战化训练的重要讲话精神、上级系列文电指示,邀请院校专家作专题辅导授课,深入研究剖析近20余场现代战争,认真听取一线部队指战员的意见建议,理清了组训施训的思路、找准了战训结合的落点。一次在红军进攻过程中,“蓝军”临机增加兵力,打乱了红方既定进攻节奏,红方指战员普遍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带来的是理念的变革和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考官的基地评估组也开始思想解放,树立“由单纯评价对抗结果转变为全面评估部队作战能力,由评价单个作战人员对抗成果转变为评价体系部队作战”的评估新理念。使用体系对抗作战能力评估系统,坚持对抗结果全部用数据说话,并采取红蓝双方自评、互评,第三方、专家仲裁的评估方法,双方对抗评估过程、对抗评估结果均公开、透明,让部队对评判结果心服口服。参演部队纷纷表示,这样的演习结果,输了也心服口服,只期待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争取下一场“战争”的胜利。
他们打破“小而全”格局,科学统筹各类资源,形成“精而专”体系,塑造为战、务战、研战、备战的思维理念,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不断构设复杂逼真战场环境,磨砺部队实战能力,推动实战化训练品牌向全要素、真环境、高层次发展。
近年来,基地先后完成重大演训任务30余项,创新了多套体系战法和几十套兵种战法,形成70余项研究成果,发现解决数百余个装备缺陷问题,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了坚强的力量支撑。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