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记者 左鸣远 摄
3月7日,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李建华围绕加快改革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用一个个事例、一串串数字,畅谈转型升级、生态环境、脱贫攻坚、从严治党,直面问题,不避短板,为我们深入解答了新起点、新征程上面临的重重“考题”。
记者:李书记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对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比较深的感受?
李建华: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党要召开十九大,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问题一针见血,提出的目标切实可行,下一步工作措施非常明确,报告接地气、顺民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有这样几点感受:一是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使我们倍受鼓舞。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征程,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战,吹起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二是面临的困难挑战使我们倍感压力。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对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科学判断,唱响了中国经济的光明论。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牢牢地抓住有利的一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三是面对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倍加努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顺应了新常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我们要按照中央精神和这次全国两会的部署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加快“四个宁夏”建设,奋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产业转型升级难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既让“老树发新芽”,也让“小树变大树”,同时“植树造林”,使宁夏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去年我区经济增长8.1%,是近13年来在全国排位最好的一年。我们知道,这个数字背后有许多“文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自治区依然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这说明我们发展的路子走对了。今年自治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是否会继续发力?
李建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我们宁夏这样倚重倚能的省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治本良药。长期以来,我区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一直占主导,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这些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效益走低,竞争力趋弱,说到底是供给侧出了问题。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总书记的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共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近700万吨,工业产品库存下降10%以上。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70亿元,一些行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一些企业走出困境涅槃重生。产业转型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产出了合格油品,现代纺织带动轻工业增长14.6%,新能源、大数据等产业逆势上扬,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双赢”。
但我们要看到,转型升级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我们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闯过转型升级的关口,使宁夏经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工业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我们要一手抓技术改造调优存量,一手抓引进培育做大增量,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现有产业“小树变大树”、新兴产业“植树造林”,更好地发挥工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打造西部新型工业新高地。推动现代煤化工走精细化、高附加值的路子,延链补链强链,多元发展、集群发展,把宁东打造成技术领先、行业领军、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现代纺织大产业链,向上对接能源化工,向下面向国际市场开发特种材料、高档面料、高端服饰,打响宁夏现代纺织品牌。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整合光伏材料、风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广共享铸钢发展模式,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二次创业”,提升行业领先地位,夺取更多“单打冠军”。
农业是转型升级的“稳定器”。我们要坚持走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路子,围绕酿酒葡萄、枸杞、草畜、蔬菜4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引进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拓展市场,让我区的特色农产品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服务业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我们要面向工业、对接农业、服务生活,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高标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行“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发展模式,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吸引力。加快金融创新,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金融血液流动得更活更快更通畅,打造西部金融洼地。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为载体,建成智慧宁夏,让全区的老百姓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便捷。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到宁夏工作4年来,先后22次到“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访贫问苦、调研工作。去年初自治区提出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的目标。一年过去了,我区脱贫攻坚首战之年的进展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
李建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到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人口全部脱贫,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决心和承诺。推进脱贫攻坚,是体现我们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大战役,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去年我们积极响应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向最后的贫困宣战,有19.3万人摆脱了贫困,249个贫困村脱贫销号,贫困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了首战告捷、开局良好。
脱贫容易巩固难。我区现有38.8万贫困人口,其中80%集中在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地区,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已经脱贫的基础还不稳固,有的因病、因学、因残致贫返贫,有的刚刚脱贫,遇到大灾大难就会返贫。可以说,越往后脱贫攻坚的难度越大,我们面临着啃下最后“硬骨头”和巩固提升的双重任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解决好当下生活问题,也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的要求,一边攻城拔寨,力争到2018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边巩固提升,解决好脱贫后又返贫的问题。
要抓产业、拔穷根。坚持把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开对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的“药方”,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生产经营收入,确保增收致富有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要强教育、增技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办学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保基本、兜底线。解决好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问题,把长期患病、患大病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给予资助;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保、应保尽保。
要活思想、激内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好日子靠干、新生活靠拼的意识,让还没有脱贫的尽快行动起来,让已经脱贫的日子更红火;要加强民风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选树道德典型,弘扬新风尚,决不能让高额彩礼、人情消费等陈规陋习吞噬脱贫攻坚成果。
要抓党建、促脱贫。扎实推进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环境就是民生,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让美丽宁夏成为永不褪色的靓丽名片
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全区共有105名干部因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被问责,这说明我们对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宁夏?
李建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这几年,我们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要发臭的GDP,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居全国前列。一些外地来宁观光旅游、投资置业的客商对宁夏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宁夏的一张靓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宁夏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部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这对宁夏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构筑绿色发展屏障,着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着力培养生态文明风尚,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永不褪色的靓丽名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要保一方蓝天,实施“蓝天行动”,推进“四尘同治”,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加快推行集中供热,搬迁改造城市重污染企业,鼓励绿色出行,把大气污染主要指标逐年降下来、优良天数逐年升上去,让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
要“守”一方绿地,实施“净土行动”,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为重点,加强未污染土地保护预防,推动固体废弃物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持续抓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治理、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让群众生活在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要“护”一方碧水,实施“碧水行动”,以保护母亲河为重点,加强黄河支流、重点湖泊保护治理和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逐步扩大湖泊、湿地面积,改善沙湖、艾依河等水体水质,切实保护水环境安全,让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改革攻坚越到紧要关头,事业发展越到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挺身发力、苦干实干加巧干
记者:您多次强调要解决领导干部“三不为”的问题,自治区还专门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支持干部干事创业。今年,我区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请您谈谈如何才能让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在“四个宁夏”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
李建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勤勉尽责干事创业,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贪污腐败、吃拿卡要的干部少了,却出现了一些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的“三不为”干部,这实际上是另一种“腐败”。对这些干部,要立规矩、定措施、建机制,力求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对“不会为”的干部,要回炉再造。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引导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一线、在脱贫攻坚的前线、在创新实践的广阔天地中锻炼提升,填补知识盲点、经验不足、能力弱项,克服本领恐慌,成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行家里手”。
对“不想为”的干部,要激发活力。坚持以发展论英雄,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继续开展每年一次的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观摩、领导干部牵头包抓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追赶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推动改革发展。
对“不敢为”的干部,要强筋壮骨。我们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有关要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办法》,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大力营造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为改革创新者提供“豁免权”的同时,要让假借改革创新之名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的受到严肃问责处理,让各级领导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加巧干,加快“四个宁夏”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交上无愧于时代和百姓的“宁夏答卷”!)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