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71岁的心脏病人老李每月坐公交和地铁,要跑两次大医院花费511.2元配药,月均自费153.3元。从去年起,老李足不出社区,药费支出大幅节省。
看病实现“多快好省”,源于老李签约了家庭医生。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签约居民已达1027万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通”专家专科。
省钱省时才是“王道”
“签约好,实惠多。”这是老李现在最喜欢说的话。“我用的药以前在社区配不到,只能去大医院,每次都换不同的医生,每趟都要重新问一遍病情。”老李说,他日常服用三种药:倍他乐克、泰嘉和可定。“大医院开药有金额限定,一个月要跑两趟。”他细算了一笔账,每月药费511.2元,自负30%。自从签约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云医生后,老李享受到了“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政策。
签约政策规定,慢性病签约居民可一次性在社区配足1-2个月的药量;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回社区就诊时,可延用上级医院处方药品,如果是社区没有的药品,可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配送。“一个月跑一次社区医院就搞定。”老李说,不光时间节省,自负费用也省了不止三分之二。“社区药价便宜,三个药一个月只要416.7元,自负只有10%,自己出41.7元。”老李说,算上车费一年可以省1628元。
让老李很满意的这两招,吸引力有多大?来自嘉定区的统计,截至今年3月15日,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具“延用处方”24.2万张,居民门诊均次自付费用平均减少7.03元。
医生背后有专家团队
“除了配药,一般不舒服都是先找陈华医生。”春天花园居民周彩娥说。常有人问她,社区医生看病到底行不行,会不会“大病漏看、小病乱看”?周阿姨说,她在社区先后看过头痛、发烧、血压反复、血糖控制不好等各种病,“陈医生本事蛮大的。”她提到的陈华医生,是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一个人管着2825位签约居民。
据调查,居民对她的满意率达到99.7%。陈华看病为啥这么行?源于一项“家庭医生背后的医生”制度。沪上知名三甲医院华东医院从2006年起与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该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家与家庭医生技术结对,共同组建工作室,到今年已是第6轮合作。除了在全科技术上持续不断地培训、带教,家庭医生还轮流到华东医院进修实习,遇到业务难题通过微信圈24小时可获得指导回复。受益于专家团队领路,陈华已经晋升到了主任医师职称,手里还有好几个课题。
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说,结对制度使三甲医院成为“强基层”的重要“帮手”,对提升“健康守门人”素质有明显帮助。
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说,为打通社区医生职业晋升通道,上海已将全科医生在职称序列中“单列”,提高了社区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比例,高级职称比例从原先的3-5%提升至5-8%,中级职称比例从25%上升至45%。“华东模式”也逐渐在各区推广,家庭医生的背后有大医院的专家站台。
预约专家可提前半个月
签约社区后,能否看专家更方便?这是不少居民的疑惑。记者获悉,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改革已进入2.0版本,只要签约,去大医院看专家门诊和住院就是比不签约居民更方便。陈华医生在给一位病人检查时无意中听到心跳有室性早搏二联率。经过安排,病人直接到华东医院“转诊办公室”挂上了专家门诊,检查确诊是急性心梗,立即放置了心脏支架,一条生命被及时挽救。
“如果病人自己去医院,专家门诊不一定能预约到,住院也要排队等候。”俞卓伟院长说,凡是经过社区转诊来的病人可以在华东医院享受“五个优先”———优先挂号、就诊、检查、住院和手术。“下一步我们还要设置专门为转诊病人服务的志愿者岗位,实现全程导诊功能。”他透露。
邬惊雷说,为了支持家庭医生,上海各大医院都拿出了珍贵的专家号源,目前规定每家医院要提供50%的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并提前50%的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市民在挂号网上预约专家号只能提前一周,通过家庭医生提前半个月就能约。
目前全市已有2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1+1+1”签约(即居民签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可任意就诊,如需到组合外就诊的,则通过庭医生转诊,可享有一系列优惠服务。当下,社区签约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居民,今年上半年这一改革试点将扩大到全市范围。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