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5月15日电 题:让居民更舒心 让城市更美好——来自吕梁山深处的社区建设实践
新华社记者晏国政
社区是基层基础。近几年,地处吕梁山深处的山西省隰县面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与治理能力,让居民更舒心,让城市更美好,探索出一条山区县城社区建设新路径。
城镇化提速“新市民”增多倒逼社区提质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内,社保、民政等服务窗口井然有序;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几位社区居民正在舞蹈室内排练舞蹈。这是记者近日在隰县龙泉镇龙泉社区采访时看到的场景。龙泉镇社区办主任宋晓亮说:“比起以前,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隰县三个社区全部集中于县城所在的龙泉镇,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起步早,但长期无场所、无专职队伍、缺经费,服务和管理几乎无从谈起。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居民到县城安家或租住,县城常住人口猛增至6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60%以上。
“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及其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同社区服务和治理能力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社区建设势在必行。”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海林说。
2017年起,隰县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新建、扩建、调剂等方式,使三个社区都有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办公活动场所。社区换届时,实现社区干部专职化,其中三名社区主任均为“80后”,与支部书记“一肩挑”,被纳入事业编制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45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社区网格长。为稳定基层队伍,还将在干部任用和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向社区主干和网格长倾斜。每个社区年度党建和服务群众经费也达到20万元。
一系列夯基固本举措,让隰县社区基本实现“有场所议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龙泉社区主任郭晶晶说:“现在我们心稳了,也有了奔头,服务群众、治理社区的干劲更足。”
“七色服务”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以前没出过家门,干啥都没信心。现在有了一门受益终身的技术,干啥都不怕。”居住在隰县龙泉镇昕水社区的尹福梅满面红光,笑声爽朗。
今年38岁的尹福梅是隰县阳头升乡后堰村村民,已在县城陪读多年。孩子高年级住校后,闲下来的她不想像别的陪读妇女一样打麻将、逛舞厅,可苦于没技能,不知道干点啥,心里空落落的。
2017年,隰县在社区开展金色创业服务。昕水社区创业队长王秀秀动员陪读妇女等闲散劳动力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并孵化了一家家政公司。尹福梅因此被选送到太原技师学院学习母婴护理,并取得高级母婴护理师证书。
几年来,隰县三个社区已累计培训700余人。像尹福梅一样,近百人在培训后走上就业创业道路。王秀秀说:“培训创业,不仅让姐妹们有了一技之长,更让她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融入城市,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金色创业,隰县还在三个社区组织600余名志愿者,集中开展红色先锋、橙色关爱、绿色环保、青色应急、蓝色平安、紫色文体等服务。开办社区四点半课堂、道德讲堂,关爱“老、小、弱”,开展安全培训、平安巡逻、环境治理,组织文体活动……多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社区组织的“七色服务”丰富多样,办到了居民心坎里,让他们“心里很暖和”。
大支部、网格化、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更美好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隰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建峰说,该县坚持党建统领,在每个社区成立了驻地单位参与的大支部,开展网格化管理,并充分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王秀秀不仅是昕水社区的创业队长,还是社区大支部兼职委员,她的本职工作则是隰县工商局的一名干部。目前,隰县三个社区均成立了大支部,支部成员除了社区干部,还有9名像王秀秀一样从驻地社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中推选出的兼职委员。大支部定期召开党建联席议事会议,共同商定社区重要事项。依托大支部平台,各个社区分类整合驻区学校、医院等阵地的便民服务功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
为推动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隰县三个社区被划分为4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名网格长和两名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龙泉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成凯说:“我们经常入户走访除了详细掌握居民信息,夯实治理基础,也了解和反映居民诉求,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
隰县还建立城市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在社区分类组建微信群、QQ群,及时发布社区相关服务信息、工作动态,了解群众诉求。同时依托“平安山西”、隰县创卫随手拍等平台,选用20个信息员,及时反映社区存在的矛盾纠纷、治安防范、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情况。“采用‘互联网+’的治理方式,有效扩大了群众参与面,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宋晓亮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