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频道 > 教育 > 正文

让民族地区学子搭上教育“快车”——四川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02 10:04:07

  新华社成都2月2日电 题:让民族地区学子搭上教育“快车”——四川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读三年级的藏族学生秦玉亮每周最期盼的是计算机课,对家中没有电脑的他来说,课堂上学到的电脑画图特别有趣。秦玉亮就读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中心小学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山坳里,是阿坝州一个较为偏远的教学点。

  走进这所学生不足百人的学校,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硬件教学条件,一点不比内地城市学校差。4层高教学楼内科学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琴房一应俱全,每间教室都安装有空调、多媒体设备。

  “3年前,这些可都是没有的。”该校副校长吴南伟介绍说,2016年政府投入200多万元新建校舍,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还和九寨沟县第四小学结对,每个月,两所学校互派老师交流学习。

  在四川民族地区,像白河乡中心小学一样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的学校还有很多。四川为改变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坚持“补短板”“兜网底”,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7年,中央、四川先后在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工程,累计投入130多亿元。

  目前,包括九寨沟县在内,四川民族自治地区的51个县(市) 中已有33个县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解决“一无两有”(即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木制课桌凳),到规范、标准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基础薄弱的民族地区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教育质量、赶上内地先进教育水平?利用信息手段实施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在率先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从2014年起连续3年,州县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甘孜智慧教育建设,搭建起州、县、校三级云平台,全州“校校通”覆盖率达到87%,“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5%。借助“智慧云”,州内中小学开展“每天一小时”等教师教研、培训活动,“远端”学校与“前端”学校实现异地同堂、名师共享。

  在康定中学,高中网班的师生与相隔200多公里外的“前端”名校——成都市第七中学,实现了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教师同步备课办公。康定中学校长陈军说,在紧跟成都七中的过程中,学校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提升了“自我造血”能力。

  通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甘孜州教育事业出现可喜的变化,从2016年到2018年,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家长吃了“定心丸”。过去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常把孩子送到内地学校读书,如今不少优质生源回流到州内。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也让凉山彝族自治州广大师生受益。据介绍,该州高中采用成都市第七中学资源、初中采用成都石室中学资源开展远程直播、录播教学,并与这些学校建立帮扶机制,依托省内资源帮助当地教师迅速成长。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小学校长胡正华说,几年前学校学生平均分只有40多分,如今提升到70多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生满意度越来越高。

  “短期扶贫靠产业,长期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政府通过实施15年免费计划、教育信息化工程等系列举措,让民族地区孩子能读得起书、上得好学,“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的成效正在初步显现。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