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频道 > 要闻 > 正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18 07:22:16

  6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专场新闻发布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回答有关提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媒体记者围绕四川如何融入国家大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创新创业、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及2019年全省经济发展预期等踊跃提问,彭清华、尹力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实例一一予以坦诚回应。

  四川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

  脱贫攻坚

  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凉山彝区的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2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30.9万

  创新创业

  2018年仅成都就吸引了25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落户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在国家大局下推动四川发展做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新华社记者:中国有一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这些都涉及到四川。请问,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大局,实现更大的发展?

  彭清华:感谢你的提问。刚才你讲得很好,四川的发展一定要在国家大局下来推动。对四川来讲,当前我们正面临四个方面的重大机遇。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四川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往北往西经欧亚大陆桥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南经陆海新通道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四川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点。我们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现在,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已达3500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同时,我们着力打造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落户了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园区。今年1至5月,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11.7%,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21.7%,与欧洲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46%,进一步实现了对外贸易区域上的多元化。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有一个重大意义,就是把像四川这样的西部内陆省份推向了开放前沿。

  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去年,我们在成都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要求西部地区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央又就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指向性强,政策含金量高。我们把握这样一个重大机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来促进开放。更好发挥四川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2016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和武汉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认为,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这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着重抓了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和重点流域整治提升工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14.9个百分点,沱江16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56.3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长江沿线省市的协同配合,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从地理上讲,四川属于长江流域,不属于珠江流域。但我们和粤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一直十分密切,是“9+2”泛珠三角合作机制的成员。四川和广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省份,广东是四川最大的内资来源省份。近年来,四川省与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建立了合作会议制度,港澳地区是四川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香港还是四川第四大贸易伙伴。去年,四川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和广东学习考察,签署了一批新的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对四川来讲,我们既是这些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贡献者和受益者。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四川大凉山一直被贫困问题所困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大凉山,牵挂着彝族群众的脱贫奔康。目前,四川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能不能确保凉山彝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彭清华:感谢你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四川是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3年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时,四川有625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去年春节前,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彝族贫困群众,随后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新年贺词中还深切牵挂他曾经看望过的彝族贫困群众,关心他们的冷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和鞭策。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讲最大的政治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的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讲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有各种各样的内容,有的是“锦上添花”,有的是“雪中送炭”,脱贫攻坚是“雪中送炭”的民生,所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讲最大的发展机遇,现在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四川作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用好中央给予的政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就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四川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这里,我向大家报告几个数据: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平均每年减少11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 9.6%下降到1.1%。这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精准”两个字。所谓“精准”,第一是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究竟在什么地方、在哪个村、是哪一户、什么人?都要识别精准,因此才要建档立卡。第二是要精准帮扶,针对不同的贫困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他们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要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第三是要精准脱贫,贫困村能不能摘帽,要经过严格考核,贫困户是不是脱贫,也要有严格标准。

  对四川来讲,我们突出了“两个聚焦”。第一个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在还加上饮水安全有保障,这是脱贫的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看,四川“两不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三保障”问题成效明显,还要继续努力。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我们在全面减免学杂费基础上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和“9+3”职业教育,基本做到了农村适龄儿童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大家可能会问,现在还有没有失学辍学的孩子?有。我们在凉山州摸底发现,还有好几万失学辍学的孩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孩子听不懂普通话、跟不上课,就不愿意学了;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带走了;还有的家庭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和其他原因不愿意读书。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因人施策。但总体来看,不会有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实行义务教育之后,这些孩子上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甚至连住校吃饭的钱都是国家给的,不用家庭负担。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贫困发生的一个原因是因病致贫,所以我们把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省已基本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还实行了大病专项救助。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四川对136万“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现在已经完成搬迁近120万人,还帮助62.2万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使之达到住房安全要求。同时,解决了27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可以说,脱贫攻坚使长期贫困落后的乡村旧貌换新颜,使广大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

  当然,我们也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们正在全省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集中2至3个月时间,对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挨家挨户进行回访,围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一村一村地查,一户户地过,对存在的问题,一户一户登记造册,落实整改,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打折扣、不降成色。

  第二个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四川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被列为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其中甘孜州、阿坝州是藏区,凉山州是彝区。藏区情况相对好一些,贫困人口还有4.6万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2.6%,今年藏区贫困县可以全部摘帽。凉山彝区任务更重一些,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控制性因素。省委、省政府把彝区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去年,我们出台了12个方面34条措施,从产业帮扶、就业培训、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等方面重点给予支持,3年新增扶贫资金超过200亿元。我们还派出5700多名干部组成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到凉山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开展综合帮扶。同时,大力推进禁毒防艾、控辍保学、移风易俗等工作,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经过不懈努力,凉山彝区的贫困人口已经从2013年底的72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30.9万,贫困发生率从29.5%下降到12.7%。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两户村民,现在和乡亲们一道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外界非常关注凉山州“悬崖村”的情况,过去是靠藤条绑着树枝爬上去,一次得六七个小时,非常危险。现在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已经建起了钢梯。有人问,为什么不修公路?因为山上居民不多、工程量大、造价太高,并且修公路也会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在山上建了医疗点、教学点,孩子大一点尽量搬到山下上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这个地方成了一个旅游热点,很多人都到“悬崖村”去体验“天梯”。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央机关各对口帮扶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四川的广东省和浙江省,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不仅是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斗志。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明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创新创业在四川蓬勃发展 进一步打造“双创”升级版

  经济日报记者:四川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去年全国“双创周”活动主会场就设在了四川成都,引起各方面关注。请问,四川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着力重点在哪里?

  尹力: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四川的关注。正如你所提及的那样,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科技大省。目前,全省有科研院所270家,普通高校126所、在校大学生15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0多万,以及千千万万创新创业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天的四川大地蓬勃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把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创新创业主体增多。我们分别针对高端人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制定了差异化支持政策,力求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队伍。2018年,全省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15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者67.6万人,仅成都就吸引了25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落户;同时,新登记各项市场主体105万户,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3万多家(个)。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规模增大。我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不仅着力建设和完善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而且注重建设省内各地的创新基地和平台,以及一些新型的孵化载体。目前,全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各类孵化载体860多家。

  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去年,全省新增专利授权量8.7万多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在全国两次推广的36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四川贡献了16条,居全国前列。

  四是创新创业成果增加。我们依托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孵化服务水平,涌现了像歼-20、“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四川造全球首颗双核人工智能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全省连续四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0万人。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400多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保障。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和市场方面的优势,着力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统筹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科技人员激励、扩大科研自主权等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万亿支柱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完善机制,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的更好社会环境。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品牌,推动更多群体投身于创新创业,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记者 张守帅 整理)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