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屈婷)高考落下帷幕,精神心理科专家提醒,针对高考结束后容易出现心理波动的节点,家长和考生应重视心理调试,以良好心态面对。如果心理状态持续不佳,应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高考刚结束和公布录取结果的时候,考生最易出现心理波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心理咨询师闫瑞颖说,常见心理问题有放纵型、迷茫型、焦虑抑郁型等,对此家长和考生要学会正确应对。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加上高考时间延后等特殊情况,考生和家长在长期高压释放后,容易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放纵吃喝玩乐,甚至颠倒作息、沉迷电子游戏等,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度”。
她建议,有几天尽情放松的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无度,更不能整个暑假“狂欢到底”。“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规则和计划,利用假期培养孩子时间规划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为大学有序而独立自主的生活做一些铺垫,让整个假期变得健康、轻松而有意义。”
考试成绩公布后,一些考生会因为结果不尽如人意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甚至出现拒绝交流、自伤自杀等严重问题。对此,闫瑞颖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打骂、责备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成绩如何,爸爸妈妈都是孩子的坚强后盾。通过家长的理解和沟通使得孩子逐步接受高考失利的事实,然后再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下一步的计划。比如是否要进行复读,还是在报志愿的时候降低标准等。如果家长努力过后,孩子情绪依然没有好转,要及时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刚刚经历过高考的考生们,闫瑞颖也有一些建议:高考结束,就不要反复想高考成绩的事情了,适度放松自己,如果觉得情绪不好,感到焦虑、抑郁,要学会主动与人沟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朋友多沟通,还可以听一些舒心的音乐,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或是利用假期学一些技能等。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有侥幸心理,多听取老师和师哥师姐们的建议。另外对于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尽量多做功课,多些了解。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