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摘帽不摘责任 着力巩固发展成果——广西首个摘帽国贫县龙州发展观察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17 18:21:59

  新华社南宁4月17日电 题:脱贫摘帽不摘责任 着力巩固发展成果——广西首个摘帽国贫县龙州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 王念、黄浩铭

  广西首个摘帽国贫县龙州2017年底脱贫后,保持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帮扶政策、工作机制、精准帮扶力度不变,7000多名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带领村民进一步发展特色种养、互市贸易、乡村旅游、落地加工等产业,发展文章越做越活。

  “老少边山穷”县率先摆脱贫困

  龙州县是革命老区,地处中越边境地区,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发展制约因素多,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1.79%。

  近年来,龙州以“种养贸游工”五大产业为核心,组织各乡镇发展扶贫产业,贫困面貌短短几年发生根本改变。

  面对既要脱贫又要守边的特殊需要,龙州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困难群众搬离深山。对自愿搬迁至边境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群众,每人奖补1000元,同时引导他们参与互市贸易,把脱贫致富和稳边固边结合在一起。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水口镇,一座由16栋小高层组成的“共宜幸福家园社区”依水而建,与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隔河相望,周边有配套扶贫产业园和公共服务设施。从八角乡下义村下义屯搬迁来此的陈晖燕一家4口去年住进这里,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新房子宽敞明亮。

  “帮扶干部经常来谈心讲政策,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还在本地为我找了一份工作。”陈晖燕说,2018年全家种植、务工等收入超过5万元。

  交通不便曾经是制约边陲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至2018年,龙州县投入近5亿元对1100公里的村屯道路进行硬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自2014年以来,龙州县63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摘帽。目前,龙州贫困发生率降至1.8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牵住产业“牛鼻子”做好发展新文章

  每天一早,在武德乡的科甲边民互市点,越南农副产品和中国日用品在这里运往两国内地,边贸市场内一派繁忙景象。科甲村洞凌屯村民何建民说,自己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从事边贸生意。“在边贸带动下,屯里一半以上村民都买了私家车。”

  脱贫摘帽后,龙州继续扭住产业发展不放松,做足“靠边吃边、靠山吃山”大文章,努力实现村民收入稳定增长,巩固脱贫成效。

  2018年,龙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26.37亿元,带动物流运输、跨境电商、落地加工等产业同步发展。覆盖沿边所有村屯的231个边贸互助组生意兴隆,使包括8076名贫困群众在内的2.4万多人实现就业增收。

  南国边陲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龙州境内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观鸟基地,带动建成31个乡村旅游区200多个旅游点,覆盖近7000名贫困人口,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龙州县出台产业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牛、羊、蜜蜂、鸽子等特色养殖业遍地开花,受益贫困户达8000多户;传统甘蔗产业通过推广高糖高产良种种植,2018年带来11.63亿元的收入;利用山坡地种植6.5万亩澳洲坚果,延伸坚果产业链。截至2018年底,龙州县累计发放产业奖补1.33亿元,覆盖1.75万个贫困户。

  聚焦“扶志扶智”后续帮扶不松劲

  山区的夜晚春风拂面,上降乡印山屯村民活动中心里,数十名村民在收看“新时代讲习电视夜校”的节目。

  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粤桂扶贫项目就业帮扶、种植澳洲坚果的技术要点和扶持政策……村民黄文保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天的学习内容。

  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是帮助群众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龙州县以屯为单位组织群众参加电视夜校,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定期讲解扶贫政策和种养技术,宣传身边的脱贫励志典型。电视夜校个性化设置内容,用壮语录播,甚至采用壮族山歌形式,很受群众欢迎。

  村屯大走访、引导发展产业等,与1.4万多个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的7000多名党员干部不仅没有撤摊子、歇歇脚,2018年还新选派了320名驻村工作队员,确保每个贫困村有3名队员、非贫困村有2名队员驻村工作,对脱贫户继续跟踪帮扶。

  记者在金龙镇金龙村甘蔗地里遇到驻村第一书记吕华,她一大早就忙着查看村里水渠的情况,并抓住机会向在地里劳作的蔗农讲解种植甘蔗良种的优势:“种植良种政府和企业有补贴,一亩增收500元没问题。”吕华说,虽然全县已经脱贫,但是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没有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产业是关键,不能松劲,更不能懈怠。”水口镇副镇长农艳萍说,当地产业基础仍比较薄弱,还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互市贸易、乡村旅游、落地加工等,帮助群众进一步增收,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