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纪行
新华社记者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新时代,发展进步风正帆悬。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派出五路专题采访报道组,分赴近20个省区市,围绕新发展理念,到基层一线、到群众当中,发掘创新的活力,追踪协调的进展,寻找绿色的希望,感受开放的气魄,见证共享的喜悦。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思想解放一脉相承,新发展理念直抵人心
我们的小分队一路行走,从北到南,由西至东,去改革前沿,到开放高地,进园区基地,访工厂乡村。
采访对象中,有年逾八旬的科技工作者,有正值壮年的企业家,有80后创业追梦人。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还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人的思想观念进步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命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源自伟大觉醒,思想解放的浪潮冲破旧观念的枷锁。进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成为继续推动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们在南京采访了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他说:“改革开放前,我身边有创新意识的人很少,那时能有人接触并学会新技术已属不易。”
如今,创新基因已融入年轻一代的血液。在苏州和无锡,不少青年企业家的父辈也是创业者,他们称自己为“创二代”。
这是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10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一代企业家肩上的使命,就是要用新观念创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苏州纳芯微电子首席执行官王升杨说。
在北京,“80后”伍建从美国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国创业,夜以继日做实验,租住在昌平简陋的村子里,只为心中那个梦想。
如果说创新发展成为一种行动自觉,那么绿色发展也正在成为广泛共识。
一路行进,我们采访到一个个绿色变迁的生动故事、典型案例,其背后是从干部到群众对绿色发展准确而深刻的认知。
在福建三明,当地人过去说“一年吃进一块砖”。在石家庄鹿泉,当地人过去说“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同许多城市一样,两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
共识来自认同。新发展理念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些根本问题,进行了科学概括,因为深得人心,必然深入人心,最终化为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河北雄安新区,我们没有看到想象中遍地开花的建筑工地、迅速崛起的高楼大厦。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却不禁为打造“智慧城市”、白洋淀流域“洗脸工程”等“看不见”的工作大声叫好。
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说,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雄安新区的建设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将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个样板。
游船穿梭在河北雄安新区境内的白洋淀景区(10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采访愈深入,我们愈发体会到,随着新发展理念实践的深入,中国人的观念变了,发展并非只有快和更快,还有好和更好;中国人的心态变了,发展并非只有房子和汽车,还有公平和美丽;中国人的气质变了,发展并非只有眼前和满足,还有自信和从容。
所到之处,我们问当地百姓,“你认为新发展理念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家旁边多了个公园”“明年大学毕业后我要创业”“今年雾霾确实少了”……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发展理念的逐渐提升和深入人心,观念革新必然带来社会进步。”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实践探索一以贯之,新发展理念蔚为大观
我们的小分队探寻历史的足迹。
在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我们结识了48岁的钟敏。1978年秋,临近的金鱼乡实行包产到组,当时的向阳公社也在悄悄变革。1980年4月,钟敏的父亲摘下了公社的牌子。随后几年,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乡镇企业枝繁叶茂。钟敏说,这是被穷逼出来的。
几名参观者在四川广汉市向阳镇的改革开放陈列馆参观(11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40年前,改革创新多出于被动,不改就是死路一条。40年后,改革创新更是一种主动,改是为了更好发展。
从向阳镇驱车一小时,我们来到省会成都。此时,西南交大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让科研人员享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专利权,而之前所有职务发明专利归单位所有。
西南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说:“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学校的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
我们的脚步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从平原高地到河流湖泊……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识之人,无不展现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蔚然成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万千气象。
在一次次难题破解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鲜明导向——
新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直指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聚焦难点中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在贵阳红枫湖,我们得知2007年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在此揭牌,将“第一把火”烧向上游的排放元凶天峰化工。十多年来,这个专业法庭在环境公益诉讼、跨区域集中管辖、环保案件“三诉合一”等方面不断探索。
在福建南平,“生态银行”对碎片化生态资源收储整合,转换成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的资源包,引入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投资运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各地因地制宜的体制机制创新,让经济与生态相制约这样“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迎刃而解。
针对创新中的动力问题、协调中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中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各地以新理念推动实践新飞跃,赢得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奇迹。
在一份份民生获得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鲜明价值取向——
发展仍然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寄托着13亿多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一路走来,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深深感染。在大山深处的贵州赤水,曾经不起眼的竹子得以重生,为农民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乡村文化建设改变了村风、民风,带来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春风;在开放前沿的广东中山,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探索,让更多外来打工者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贵州省赤水市一家竹编作坊,一名女青年在编制竹灯笼(10月31日摄)。赤水,素有“竹子之乡”之称。赤水人利用漫山遍野的竹子发展“竹”经济,从竹笋到各类竹制品,再到竹海旅游……竹子成为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受益者。
创新发展,要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发展,要补齐农村、西部相对落后的短板,让人们享受普惠政策,生活得更加公平;绿色发展,要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发展环境;开放发展,要让人们能够面向世界获得更大发展机会、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共享发展,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
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发展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一个个发展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明确目标指向——
走进山西潞安集团,年产180万吨煤制油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这里的煤炭正由“按吨卖”变为“论克卖”。
一块煤炭的“脱胎换骨”,深刻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昔日的山西,煤炭产能严重过剩。2016至2017年,山西累计关闭煤矿52座、退出过剩产能4590万吨,煤炭去产能规模全国第一。今年,山西再关36座煤矿。
如今的山西,不当“煤老大”,而是通过大力发展先进产能、增加煤炭绿色低碳转化投资等,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放眼神州,各地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努力尝试,找到谋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雄心壮志一往无前,新发展理念指引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一排仪器24小时不停地对小鼠大脑切割成像,从而得到目前世界上最清晰的哺乳动物脑图谱。
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年仅30岁的主任助理甘霖告诉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对超算研究进行布局,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运算速度第一名。
在武汉一个山洞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30多年引力常数测量,最近获得世界上最精准的结果。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的涂良成(左)、胡忠坤(中)、周泽兵在交流实验情况(3月27日摄)。在武汉一个山洞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30多年引力常数测量,最近获得世界上最精准的结果。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从24小时不间断到30多年的坚持,最终换来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这带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定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才能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
——面向未来,只有保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和决心,伟大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浙江走访了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袜艺小镇等特色小镇。无论是现代感极强的信息产业小镇,还是极具历史韵味的文化小镇,特色小镇以“小而美”的形态,实现了城乡之间的诗意联结。
这是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9月18日摄)。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我们了解到,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5,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到91.6%,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八八战略”,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同年,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告诉我们:“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面对一系列新情况,绿色发展是不是要放缓?创新力度是不是要减弱?对我们的提问,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经营者,都给出否定答案。
“创新是我们活下来的法宝,也是唯一路径。”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京东方也坚持将每年营业收入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今后只会增长不会减少。
——面向未来,新发展理念内涵的丰富和升华对实践提出更高要求。
“参与感也是获得感。”广东中山市委政法委群众工作科科长易剑说,“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让大家参与共建共享,既能让他们客观地看到发展中的短板,又可以贡献个人智慧和能力,从中收获幸福感。”
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新发展理念的光芒璀璨夺目。(记者赵超、姜琳、胡喆、罗争光、谭谟晓、赵文君、孙奕)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