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澳门12月15日电 题:背靠祖国支持,发挥澳门所长——回归20年澳门与内地共享发展机遇
新华社记者郭鑫、王攀、刘畅、王晨曦
从澳门家中出发,来到横琴的办公室,“80后”蔡渊博只花了半小时,还有工夫坐下来喝杯咖啡,听首歌曲。
澳门半岛景色(11月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新横琴口岸一带景色(10月2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蔡渊博大学毕业后创办了先皓科技公司,去年带领团队推出在线旅游产品平台“发现澳门”,办公地点就在与澳门一桥之隔的横琴岛上。目前,“发现澳门”平台涉及1700个旅游产品,澳门境内旅游产品覆盖率达90%以上,62%的注册用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蔡渊博是众多奔走于澳门和内地之间的生活者、创业者之一,也是澳门与内地密切交流融合的缩影。
回归20年来,澳门缔造了发展奇迹,离不开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同时,澳门也发挥了“一国两制”之下特别行政区的优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共享发展机遇。
物资供应叠加政策支持,祖国永远是澳门坚强后盾
夜幕降临,占澳门土地面积13%的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依然流连忘返;路氹金光大道上,灯火璀璨,车水马龙;高档酒肆和小吃店里,食客们还在大快朵颐,体味着“美食之都”的魅力……
澳门街头美食羊腩煲(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旅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这是澳门“夜生活”的常态。回归祖国后,澳门一改经济环境恶劣、民生凋敝、治安混乱的局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政制稳步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福利不断提升,民众幸福感居世界前列。
资源禀赋匮乏的小城澳门拥有如今光鲜亮丽的一切,离不开祖国长年累月的默默支持。
珠海拱北口岸是内地供应澳门鲜活产品的主要口岸。每天,食品、鲜花等各类物资源源不断从这里输送到澳门市场。今年前10个月,光从这里摆上澳门人餐桌的鲜活产品就有12.7万吨,因此被称作珠澳“永不中断的生命线”;
6回220千伏线路、4回110千伏线路——每时每刻,南方电网通过这些线路为澳门提供不竭的电力支持,每年给澳门的送电量占到澳门用电总量的88%;
1959年,竹仙洞水库大坝开工建设,开启了珠海对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今澳珠人民“同饮一江水”已历经整整一甲子。每年,珠海对澳门的原水供应量超过1亿立方米,占到澳门原水使用总量的98%以上;
……
基础物资供应之外,对于澳门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央政府始终放在心上,并不断出台基于顶层设计的政策措施,为澳门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2003年,内地与澳门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并在非典疫情之后开放赴澳“个人游”,帮助澳门经济走出低谷驶入快车道;
12月13日,旅客在澳门金莲花广场游览。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龙环葡韵一带景色(11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2005年,在国家全力支持下,包含8个广场前地和22座建筑的“澳门历史城区”跻身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将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横琴开始发挥澳门腹地作用。同年,澳门大学获批在横琴建设,2014年正式启用。2019年,莲花口岸获批迁往横琴;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推动澳门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功能;
2015年,中央明确划定澳门特区85平方公里海域范围,助力澳门拓展新发展空间;
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澳门、珠海与香港之间通过陆路连为一体,人流物流输送能力大为提升;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推出多项直接惠及澳门经济民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政策措施,并将澳门作为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让小城站上大湾区发展的一线潮头。
2019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便利澳门广大居民融入大湾区就业、就学和居住,加强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通,支持专业界别在大湾区发展。
20年来,澳门社会各界同胞积极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拓展澳门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说,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改善普通居民的生活福祉,使澳门居民特别是青年产生更多获得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为澳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说。
澳门同胞归属感参与感增强,实现人心回归
澳门居民清晰认识到澳门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年轻人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分享新时代改革开放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20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与2018年相比,澳门青年赴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的意愿明显增强,56.4%的受访者认同规划纲要为澳门带来重要发展机遇,4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有兴趣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升学、就业和创业的意愿更提升到43.3%。
澳门同胞对国家归属感、对建设事业的参与感,来自“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和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带来的人心回归。
回归后不久,澳门教育机构就开始与内地合编教材并推动使用。2008年,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品德与公民》教材,将宪法、基本法、国情、区情教育纳入教材,目前已有超过七成学校选用;2018年,双方又合编《历史》教材,目前已经有九成以上中学选用。
澳门培正中学的学生在上体育课(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濠江中学举行全校升国旗仪式(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近年来,内地陆续有95所知名高校对澳门高中毕业生开放保送生名额,越来越多的澳门高中毕业生把到内地作为升学的首选。2016年,赴内地升学的澳门高中毕业生为749人,2019年已猛增至1264人,到内地升学人数已经占到澳门所有高中毕业生的30.9%。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说,我们学校每年约200名学生毕业,过去约20人到内地读书,去年已经上升到60到70人。到内地读书,可以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
如今,澳门的大、中、小学实现了升挂国旗全覆盖,并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特区政府设立了“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自2004/2005学年至今已有6.5万名师生参与;2016年进一步推出“千人计划”,至今已组织超过3000名青少年到内地学习交流。
正如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所说,广大澳门同胞对未来最大的信心在于,“国家是我们的最坚强后盾,能够支持澳门发展”。
拓展区域合作,澳门走出具有本地特色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澳门同胞就是第一批在内地投资兴业的弄潮儿,发挥了内引外联的桥头堡作用,为祖国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回归后,澳门提出“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发展策略,更走出一条与内地优势互补的道路。
澳门土地狭窄,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发展经济必须要“走出去”。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出台,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在广阔的内地腹地开展投资建设,并且各自侧重、统筹布局。
澳门关闸口岸和珠海拱北口岸一带的景色(11月1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合作最为紧密、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莫过于粤澳合作。双方在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都取得显著成效。澳门在横琴重点推进特色金融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合作,在中山加快推进“粤澳合作全面示范区”建设和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在广州探索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
此外,澳门通过泛珠合作、京澳合作、沪澳合作、苏澳合作等多元合作模式,推进与这些省市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更好地丰富澳门产业元素、拓展经营空间、开拓产品市场。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令澳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更好发挥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让这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自由港有了更强的发展动能。
回归以来,澳门注重发挥独特优势,在国家支持下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中央政府决定在澳门建立中国-葡语国家论坛,支持澳门承办“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迄今已举办五届。
澳门旅游塔(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一带景色(10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回望20年,澳门从博彩业“一业独大”走向经济适度多元,旅游、会展、餐饮、酒店、交通及零售业欣欣向荣。1999年访澳旅客不足800万人次,2018年创下358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其中内地旅客超过2500万人次,比重约七成。
“希望中央政府及各部门能够继续给予澳门特区适当的帮助,促进澳门维护好繁荣稳定。澳门也将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澳门特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说。
澳门同胞心系祖国发展,“澳门经验”服务内地
1999年回归当天,20岁的车雪芬作为志愿者接待葡语国家来宾。这位浓眉大眼、高鼻梁的姑娘,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葡萄牙人。车雪芬在加拿大读中学,那时很多同学都会问:“澳门在哪?”中学毕业后,父亲执意让她回家,于是她成了澳门旅游学院第一届学生。
毕业后从事酒店会展业的车雪芬目睹了小城回归后华丽转身,逐渐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方向发展,关于“澳门在哪儿”的问题再也没人问起。
“我眼瞅着澳门从只能举办几十人的小型会议,到如今能接待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车雪芬也从普通的酒店职员成长为助理副总裁,她感谢父亲当年的决定,更感激国家给澳门和自己带来的发展。而她回报的方式是资助贵州省从江县的一名贫困女孩。
从江是澳门2018年起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在从江贯洞镇美娥小学,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宽敞明亮。可容纳800名学生的教学楼里,传来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
“教育扶贫是最大的扶贫。”美娥小学校长欧君生说,澳门特区政府不仅在“硬件”上帮扶从江,还在“软件”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按照协议为当地教师提供培训。其中,美娥小学的老师几乎都到澳门接受过培训。
中央心系澳门,澳门情牵内地。
人们从澳门关闸口岸走过(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每当内地遭遇灾难时,澳门同胞总是自发伸出援手,给予灾区力所能及的帮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澳门同胞有的捐款捐物,有的亲赴灾区进行医疗、教育等方面工作,希望能帮助同胞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澳门是微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给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而澳门在社区服务、养老看护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将成功之处推广到大湾区可谓正当其时。
2019年11月,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升格为“广东办事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容,将重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合作交流,为大湾区的澳门居民和内地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同月,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启用,成为澳门社团与珠海市合办的首个社会服务机构。吴小丽说,横琴中心将有13名澳门街坊总会的资深员工常驻,并直接引入澳门的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为在横琴的澳门居民及横琴本地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澳门多元经济发展,我也希望澳门的社会服务经验可以带到大湾区,不仅服务在内地的澳门居民,也为内地居民带去关怀。”吴小丽说。
“澳门同胞与内地同胞的同呼吸、共命运,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崔世安指出,澳门坚定配合中央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重大战略部署,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澳门力量。(参与采写记者:罗羽、曹槟、胡瑶)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