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19日电 题:总书记牵挂的那个县 开启“地嘉人善”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 俞菀 方问禹
有这样一个县,放着已有的“优势产业”不做,“壮士断腕”推进产业结构整体“腾笼换鸟”;有这样一个县,克服地处三大都市之间却又“三不靠”的现实,靠“海”扬帆走出了“小县城大开放”之路;有这样一个县,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创下全国最低的城乡居民收入比……
这个县,就是浙江省嘉善县。
2008年,嘉善县成为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开启了全面探路县域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后,习近平同志对嘉善发展情况做出了多次批示。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关心下,嘉善干群同心、全力建设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努力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三篇文章,并交出了精彩答卷。
动力之变:从“资源驱动”到“人才驱动”
“这里原来是个砖瓦厂,如今是汇集海内外创业精英的人才‘归谷’。”厍浜村的发展史,让嘉善县罗星街道党委书记钱慧颇为感慨。
它曾是嘉善经济增长的“老先进”,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村级工业园,但此后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难以为继,园区也风光难再,26家企业中只有1家规上企业。
厍浜村也是嘉善经济发展处境变换的缩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善曾以“无中生有”闻名,不产木材却大兴木业,胶合板产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创造了“木业大县”的奇迹。然而GDP“狂奔”数十年之后,“优势产业”疲态渐显,“资源驱动”弊端显现,县域经济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2004年2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嘉善调研,对嘉善的发展做出指示;2005年4月10日,习近平再次来到嘉善,更加明确了发展思路。此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八八战略”出台,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将嘉善作为基层联系点,并于当年10月29日再次到嘉善调研。这个原本在浙江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县,由此全面开启了转型之路,承担起为全国县域科学发展探路的历史重任。
淘汰落后低效项目,传统行业提质增效,以“亩均、人均、科技”论英雄……嘉善打出“组合拳”,“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转型理念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老先进”厍浜村也焕发新生,原地建起“归谷嘉善科技园”,曾经林立的烟囱被现代实验室取代,曾经唯一的规上企业也通过技术改造,完成从拖拉机配件厂到大众汽车供应商的蜕变,实现亩均产值100万元到亩均税收100万元。
归谷嘉善科技园、科创中心、上海人才创业园……嘉善这些“引智”平台,短期内集聚了6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带着高端项目回归创业。
如今,嘉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资源驱动”到“人才驱动”的转变,支柱产业从木业、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升级至光电子通信、专业级无人机、精密仪器等先进制造业。
“嘉善的先进制造业渐成气候,产业升级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说,企业2015年落户嘉善以来,借力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以及上海自贸区、嘉善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红利,正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通信全产业链,目前供应商中就有2家世界500强企业。
数据证明嘉善转型之变:2008年以来,嘉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0.1%和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过1000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3.1万元每人……2016年,嘉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嘉善县委书记许晴说,总书记一直牵挂嘉善发展,2008年以来,先后14次做出批示,为嘉善探路县域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013年2月,《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报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后,成为国家层面出台的以县域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规划方案。
“科学规划”驱动“科学发展”。嘉善党政干部对照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示范点建设。肩负历史使命,嘉善人迎难而上、自我加压,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践行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县域发展鲜活样本。
路径之变:从“发展洼地”到“借船出海”
“7点50分出发,8点25分就到公司了。嘉善与上海之间,不过喝一杯咖啡的时间距离。”在上海生活、嘉善工作的企业经理张斌说。
地处上海、苏州、杭州三座大都市之间,嘉善恰似镶嵌其中的一颗“明珠”。但这颗长三角“明珠”也曾面临“三不靠”窘境:距离三座大都市均在百公里以内,却没能挤进任何一座城市的核心发展圈。不仅没能借势“大树底下好乘凉”,反而落得“大树底下不长草”,发展资源外流,在腾飞的长三角经济版图上成了“发展洼地”。
“我们不靠海,但要依托最大的‘海’扬帆远航。”嘉善县县长徐鸣阳说,遵照总书记指示精神,嘉善定位于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和“桥头堡”,立足比较优势,全面对接上海,探索“小县城”的“大开放”之路。
承接高技术人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溢转移,构筑“总部在上海、制造服务在嘉善”“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嘉善”的产业协作体系,打造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
嘉善县发改局局长朱忠民介绍,最近3年,嘉善与上海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超过200项。不止于“引进来”,嘉善还寄望以上海为窗口“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从对外开放到双向合作转变。
目前,嘉善这个“小县城”,已经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近20个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并引来11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嘉善与上海之间的交往也形成了独特的“13579”现象:
10%的嘉善人或亲戚在上海工作,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间接受上海影响而进入嘉善……
从昔日的“后花园”“米袋子”“菜篮子”,到现在的人才、资金、项目全方位对接,嘉善践行总书记指示精神,不断开辟新路径、迈上新台阶。
主动对接、加大投入,切实促进了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社保、旅游等民生资源与上海的互通共享。
如今,嘉善往返上海的高铁行程最快的只要23分钟;嘉善开往上海枫泾的4条公交班车,半个小时即到达上海地铁站;嘉善全域覆盖“021”区号电话,沪善通讯无漫游……
理念之变:从“城乡二元”到“统筹发展”
嘉善姚庄镇体育馆内,时常可以看到当地农民围桌绘起“农民画”,或描述“坐立船头翻菱角”的传统农耕场景,或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现代诗意生活。
“送孙女到学校后,我就来体育馆画画。”姚庄镇居民于月仙说,她的退休生活,比城里人还惬意。
同样一片土地,本世纪初的姚庄镇却是嘉善城乡发展失衡的典型写照:作为养殖业重镇,生猪存栏超过10万头,养殖异味浓烈、生态环境破坏,“全镇但凡有点能力的,都逃到县城里生活了”。
“嘉善探路县域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文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许晴说,遵照总书记指示,嘉善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提出“体制基本接轨、产业互融互促、资源均衡配置、社会协调发展”4个城乡统筹目标,在“富裕”“幸福”“平安”三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县域科学发展注入了新内涵。
“富裕嘉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77%,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021元和29514元,1.69: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最低……
“幸福嘉善”——基本实现了全域学校“零差异”、城乡师资“零差距”、城乡学生“零择校”,建立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分类分享、制度贯通的多层次社保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89%和99.97%……
“平安嘉善”——加强“法治建设”、推行“阳光司法”,在浙江省平安县创建中连续十二年获得冠军、勇夺“平安金鼎”……
如今的嘉善,如同人们心中理想的模样,记得住乡愁,承得了梦想。
2008年,姚庄镇开始推进“农房集聚”,全镇9000多户人家,年底将有5800户聚集在小城镇生活,而其余农户的生活原址,已经是浙江“美丽乡村”的精品点和历史村落的保护点。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乘一叶扁舟,悠然穿过嘉善西塘古镇的桥洞,远处是大红灯笼高挂的热闹街市,近旁是岸边躺椅上品茶的老翁。
“人在嘉善,触摸烟雨江南。”在西塘古镇民宿留言簿上,一位游客写道。
更细微的变化是,因“地嘉人善”得名的嘉善,“善文化”传统也重焕生机。
如今,嘉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营造的“暖环境”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嘉善实践表明,切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才能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走出城乡共享、人民普惠,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县域科学发展新道路。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