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是继去年10月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之后,中央对形式主义整治的又一次重拳出击。
针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问题,《通知》给出了务实管用的“减负”举措,定了不少硬杠杠,在广大基层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哪些形式主义让网友感受最深、最为痛恨?
《通知》里针对的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哪些让网友感受最深、最为痛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投票显示,各项问题得票率比较平均,而得票最高的是“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投票结果截图
点赞最多的一条留言来自网友“任先森”:“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上级检查考核频繁,各种台账报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应付检查,绞尽脑汁编材料做记录,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记录而记录,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负担。”
很多网友表示,重复制作台账、在app上打卡、拍照录视频等各种过度“留痕”工作,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令人烦不胜烦。
“层层开会、开长会,会议实效差”也是基层干部的普遍痛点。网友“腾”展示了他的“悲催”生活:“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做资料和开会,星期六(5.650, 0.03, 0.53%)和星期天就应付三线四线领导检查,大多数空等,因为检查组没到…… ”不少网友反映,会议占据了他们一周的大部分时间,活儿干不完,周末就要加班。而很多会议,实效很差。网友“粤来粤好”说:“传达贯彻某个会议精神,召集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完部里的电视电话会,第二天又参加厅里的,接着市局的、本市的、本局的,一两个星期下来,基层同志要回本局开4、5次会,内容差不多,用时几乎半天……”
形式主义带来身心双重危害
有基层干部抱怨,做实际工作的同时,为什么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比如一些“痕迹主义”的工作,天天填表汇报,仅仅是要向上级证明自己做了事而已。
据了解,当前部分乡镇、街道一级的基层,几乎有一半的时间精力花在开会、整材料、陪同上级督查检查考核等“内务”上,真正的工作落实和为民办实事等“外务”工作,倒没多少时间精力。长此以往,基层党委政府“悬浮”于社会,基层干部脱离了群众。这种眼睛向上,也助长了扭曲的政绩观。比如,一些醒目的、标示性的政绩工程,广受某些基层领导喜欢。
形式主义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困扰和负担,不只是身体上的辛劳,更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基层的苦,就是跑不动、坐不住、说不通、想不明白。”网友“Ray”这样总结,“‘跑不动’就是一出去就是各种催上报,‘坐不住’就是各种调查要完成,‘说不通’就是本来简单的事给领导解释不通,‘想不明白’就是一天下来没想明白自己一天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我干了这么多工作,为什么上级来个督查就能轻易否定?”这种挫折感,来自于频繁的督查检查考核,根子上是源自上级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基层干部就会产生内心抵触感,但慑于行政等级,又不得不虚与委蛇,应付了事。这其中,便产生了形式主义。
力戒形式主义需要领导机关以身作则
要减少基层负担,首先要上级主要领导和领导机关以身作则。否则,上面搞官僚主义,下面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基层负担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所以,这次《通知》指出,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强舸认为:“基层负担比较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下,上级觉得要做做检查、调研,不然体现不出自己做了事,二是出于对基层的不信任,想借此敦促基层干事,其实大可不必。”
“关键是要从本级抓起。如果光要求下级,到最后,还是落不到实处。检查时,也要重点查本级的落实情况。”网友“泰山一棵松”的建议颇具代表性。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建教研部副研究员王希鹏也持相同观点,“基层形式主义的根子在上面,下级或上行下效,或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上级改起,由主要领导带头,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编辑:李林;来源:综编自新华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侠客岛、新华每日电讯)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