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瞭望丨让挂职干部多“炼金”
◇挂职锻炼是组织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是提升、展示自我的重要机遇,对单位而言是注入、激发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一些地方存在选派程序尚待规范、挂职管理有“真空”、考核评价欠严格等问题,有的干部也有“挂职的烦恼”
2018年4月1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堰下村党总支挂职副书记赵苏杭(左)和淘宝市场创业青年周帆交流。季春鹏摄/《瞭望》新闻周刊
从“绿蛤蟆”到“喻疯子”再到“雷书记”,这是1987年出生的湖南省湘潭市自然资源局干部喻培峰在湘潭县杨嘉桥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期间,收获的三个外号。
“初到杨嘉桥镇时,因为不善用‘接地气’的话跟群众沟通,在参与处理一起上访活动时,有的群众对我不满意,根据我当时穿的衣服颜色,给我取了个‘绿蛤蟆’的外号。”喻培峰说。
随着挂职时间推移、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喻培峰的外号一变再变。他深入了解当地盗采盗挖砂石、破坏山林情况,带头开展夜间巡逻。一天深夜,碰上一个团伙开着几台大卡车和挖掘机盗采,“我把车横在路中间,和另外两位同事冲上挖掘机驾驶室抢钥匙,面对七八个气势汹汹的盗采者,我们毫不畏惧地阻止了这次盗采。事后,我的外号变成了‘喻疯子’。”
随着处事的办法、解决的问题都越来越多,到挂职快结束时,喻培峰的外号变成了“雷书记”。在当地群众看来,这个小伙子做事雷厉风行,“难事、麻烦事他出面可以搞得定”。
湘潭市委组织部干部四科科长方武说,“雷书记”这个名号在杨嘉桥镇叫得很响,连下农村暗访的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都在无意中听到了。
喻培峰的经历,是许多挂职干部的缩影。从“不适应”到“搞得定”,是多数挂职干部有过的心理历程。
近日,记者在湖南、宁夏等多地调研发现,随着干部培养交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挂职为干部提供了提升能力的重要机遇。但记者也发现,在有的地方由于存在选派程序尚待规范、挂职管理有“真空”、考核评价欠严格等问题,少数干部挂职在实践过程中,也还有不同程度的尴尬。
受访专家认为,要让挂职干部真正“沉下心”,需凝聚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干部个人合力,严把制度关和评价关,健全完善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位挂职干部都“挂有所成”。
“都是终身宝贵的财富”
一双鞋垫、一餐未赴约的邀请,这是樊学双心底最珍贵的挂职收获。
2016年11月,担任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的樊学双参与闽宁协作,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
“一位素未谋面的70多岁老人,一针一线做了双鞋垫让学校校长转交给我。原来,在我们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她的孙子是受关爱的对象。”
“还有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要带孩子去上海做手术,我帮她联系了更好的医疗资源并争取了基金救助。手术后,这位母亲坚持要请我吃饭。虽然没有赴约,但这些收获对我来说,都是终身宝贵的财富。”谈起挂职锻炼经历,樊学双滔滔不绝。
原本2018年11月挂职期满的他主动申请了延期,“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留守儿童等工作也正在推进。很多工作要有延续性,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留下来。”
干部挂职锻炼是我国干部交流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看来,这是组织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是提升、展示自我的重要机遇,对单位而言则是注入、激发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平衡不同地区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曾到位于井冈山区的湖南省茶陵县分管脱贫攻坚的株洲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艳娟等多位受访“下挂”干部认为,基层挂职让自己得到历练。尤其是多位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反映,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的挂职锻炼,让自己补足了实践短板,在工作中更有韧性,也更加了解民生需求。
李辉是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的联络员,挂职湖南省城步县副县长。在他看来,一线的实践锻炼,拓宽了工作视野和范围。“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都充满了感激和眷恋。”
曾在北京市朝阳区挂职的湖南湘潭干部唐争耀、江恒等“上挂”干部说,在发达地区的挂职经历中,学到新的发展理念,见世面、转观念、强能力。
在挂职工作中受益的不只是挂职干部。通过干部挂职,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比如,来自发达地区的挂职干部可以借助自身的管理经验,为欠发达地区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发展方案。欠发达地区则可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辛鸣说。
挂职锻炼也怕遇尴尬
“悬浮式”挂职、“旅游式”挂职、“升迁式”挂职……近年来,干部挂职工作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记者发现,少数干部挂职锻炼“走形”,个别的甚至背离了组织选派的初衷。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按照组织部门的相关规定,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原则上一般定为两年左右,少的只有一年。一些受访干部坦言,由于挂职时限较短,有的工作尚未来得及开展,影响了干部挂职“炼金”的成效。
而从派出单位的角度来看,“在挂职干部的选派上,有时会出现资源不均衡现象。”一位受访基层干部说,有的地区挂职机会很少,往往靠当地“自谋”资源寻求挂职机会。
记者调研发现,少数地方在选派挂职干部过程中,还存在工作程序不规范、选派人员随意等问题。
比如,有的派出单位未综合考虑挂职干部的年龄、资历、兴趣、专长等因素;有的派出单位统筹安排考虑不足,派出干部过于集中,给接收单位增加了压力。
一位中西部地区的受访挂职干部说,挂职干部在挂职锻炼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仍由派出单位承担,因此,有的派出单位可能不愿派出优秀得力的干部。
有受访基层干部说,要防止个别单位选派挂职干部时将选派挂职干部看作分流“多余人员”机会,“个别派出单位甚至选派出相对闲置、‘老弱病残’的干部去挂职。”
再从接收单位角度看,吸纳其他单位骨干为我所用,本是促进业务交流的良好契机,但也有少数接收单位表示仍有难言之隐。
一位受访的接收单位干部说,由于挂职时限不长,加之挂职干部能否融入当地文化、能否顺利了解实际工作情况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敢对挂职干部委以重任。
还有的接收单位视挂职干部为“聚宝盆”,安排挂职干部向上级部门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个别乡镇领导甚至对受访挂职干部说:“你不用到镇里上班,‘蹲’在市里帮镇里拉资金、拉项目就行。”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挂职干部都能够投身到一线,真学实干、取回真经。也有个别挂职干部仍将自己视作“局外人”,主动承担意识不足,开展工作瞻前顾后;少数人甚至将挂职仅仅当做“镀金”和晋升捷径,“身挂”而“心不挂”,浪费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对这些干部,有的接收单位碍于情面,不愿管不敢管。”一位受访基层干部说。
“挂职干部名义上仍属于派出单位管理,但派出单位鞭长莫及;由于挂职时限不长,接收单位出于多种原因不愿管。管理上易出现真空地带。”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
多方助力挂职干部“沉下心”
“挂职干部得到锻炼,为接收地区或单位发展作出贡献,才是挂有所成。”湖南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琪等人认为,要让挂职干部真正“沉下心”,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首先,对挂职干部而言,无论上挂、下挂,还是平挂或交叉挂职,都难免产生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心态的变化。”庄德水说,干部个人应充分认识到挂职背后是“职责”,将其作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机会。
周琪认为,作为积累经验、提升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和矛盾能力的机会,挂职干部要积极调整状态、适应环境,在挂职中实现“炼金”。
其次,派出单位要提供大力支持,在人员安排、待遇保障方面解决挂职干部后顾之忧,让派出干部身无所牵、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挂职工作。
周琪、方武等多位受访者指出,在对挂职干部的选派上,要建立健全挂职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把关挂职人选。
“选派挂职干部不是‘私人定制’,挂职岗位安排应以事择人,尽量对口挂职,避免人事不相宜。”庄德水说。
如今挂职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南晓清则建议,选派挂职干部时需求提出、人员岗位、内容安排应更精准细致一些,以充分体现挂职干部的价值。
“派出单位也要加强与挂职干部的互动交流和谈心谈话,以便保持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当挂职干部遇到困难问题时,力所能及给予帮助。”辛鸣说,“扶上马送一程”,能够让挂职干部更快成长。
再次,接收单位要主动接纳并压实担子。“要让挂职干部在急难险重环境中得到锻炼。接收单位应增强责任意识,在管理上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仔细考察挂职干部能力、特长、专业、方向后,放心大胆使用挂职干部。”庄德水说。
受访专家认为,明确挂职干部的管理主体很有必要。“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辛鸣认为,由于挂职时限较短且部分工作需要落地期,全面综合考察挂职干部表现难度较大,“可以考虑以干部付出而非产出的多少为标准,避免干部为创造业绩而急功近利。”
受访专家建议,对于干部挂职期满后的任用安排,要明确挂职成绩在提拔条件中应占据多大权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挂职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途径,不能将其视为权力跳板或福利待遇,以避免少数投机者产生“镀金”心理。
另一方面,可以把挂职成绩作为考察干部的指标之一。在南晓清看来,不能仅以“提拔”论挂职成效,还可增加任职年限或者其他维度,给挂职干部一定的激励和心理慰藉,避免产生消极挂职心态。
受访专家指出,目前关于挂职锻炼相关制度的实施细则尚不完善,对挂职干部的选拔标准、挂职期间管理、挂职期间考核、挂职结束后去向等问题的决定大多依照惯例。因此,要健全完善挂职干部的管理考核制度体系并严格实施,保障挂职锻炼不变样、不走形。
“总之,要凝聚多方合力,严把制度关和评价关,并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为实干者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庄德水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康喆 苏晓洲 程姝 邹欣媛)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