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18 14:48:06

  新华社兰州8月18日电  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新华社记者王若辰、梁军、王作葵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根据了解到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情况,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靠近苏联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甘革命根据地。

  这一影响长征历史走向和全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5)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游客在俄界会议旧址参观(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9月12日,为了战胜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右倾分裂主义,中共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的俄界村(即高吉村)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红军今后的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指出,向南是没有出路的,无论从地形、居住、给养等方面的条件看,南下都是绝路。

  最终,俄界会议统一了思想,坚持了早前确定的北上方针,并作出决定:红一、三军北上,开展游击战争,到靠近苏联的中国边境地区。一方面便于取得共产国际的帮助,另一方面休整部队,扩大红军,然后再大力进取陕甘广大地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1)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游客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参观(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几日后,红军攻克腊子口,打通了北上通道。

  行至甘肃省宕昌县小镇哈达铺,中央红军从邮政代办所收集到多份《大公报》和国民党地方报纸,获得了陕甘地区有红军和游击队,更有一大块发展着的革命根据地的消息。

  9月22日,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哈达铺召开。对于长征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次会议给出了答案——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

  5天后的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从榜罗镇中心学校存放的报刊杂志里,党中央进一步了解到有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情况,同时也印证了在哈达铺获得的消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4)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这是榜罗镇会议旧址内景(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土木结构,四门八窗,屋内一张大方桌,一盏清油灯,五把太师椅,五只陶土黑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在这间榜罗镇中心学校校长办公室召开。

  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正式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以陕甘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3)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在甘肃省榜罗镇拍摄的连以上干部会议旧址(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当时在距榜罗镇中心学校不远处的打麦场上,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召开。据杨定华《从甘肃到陕西》一文,毛泽东在会议上主要阐述了以下问题:日本侵略北方的严重性;北方可成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充分注意群众工作,解释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等。

  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抗日卫国,成为党中央和红军将士们新的坚定目标和信念。

  从12日俄界会议统一思想、继续北上,到哈达铺几份报纸带来曙光,再到27日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落脚陕甘,短短半个月间,长征落脚点完成大转折,也改写了长征史诗,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9月30日,在通渭县城,毛泽东在干部会议上说:这里离陕北很近了,再往前走,就要踏上我们朝夕想念的“家”——陕北的土地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6)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游客在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参观红军干部会议会址(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7)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甘肃省迭部县高吉村(7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8)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记者在甘肃省迭部县高吉村俄界会议旧址采访(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2)从俄界村到榜罗镇:长征落脚点大转折

  讲解员在腊子口战役旧址介绍当年战斗情况(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