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20日电 题:齐鲁“黄蓝绿” 春回百业兴——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山东组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阳、张旭东、张志龙
春回大地,时值复工复产。3月15日开始,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山东组深入潍坊、烟台、青岛等多个地市开展调研,走现场、看项目、进企业、下乡镇,召开工作座谈会,详细了解复工复产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提出不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促进”。从黄土地上的农业生产,到链接蓝海的港口码头,再到萌发复苏绿意的工业生产一线,山东复工复产出现积极变化。
黄土地上 犁铧不歇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山东是农业大省,更是蔬菜生产和供应大省,在此次疫情中保供稳价任务较为艰巨。
调研组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在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虽然已经过了清早交易高峰时段,园内仍然繁忙,仍有不少人在询价、打包、装车……一车车蔬菜频繁进出几个交易大厅。大厅内人人都戴着口罩。
“现在市场经营状况如何?”“保供稳价工作开展怎么样?”“如何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调研组一下车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调研工作。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相关负责人说,疫情发生以来,寿光市委、市政府于1月22日从市直部门抽调109人成立物流园防疫值守专班,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包靠,下设综合协调组、消毒组、检测组、疫区送菜回来的车辆人员管理组等6个工作组,全力保障物流园防疫安全。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物流园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客户资源优势和市场集聚优势,加大蔬菜调配力度,全力保供稳价;今年春节以来,日均进园车辆2600辆左右,外地蔬菜日交易量3000吨左右,本地蔬菜日交易量500吨左右。”这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把农业稳产保供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主动担当、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全力做好“菜篮子”产品保供和恢复农业生产工作。
蓝海之畔 港口繁忙
19日下午,调研组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码头,船长399米、宽65米的地中海巨轮“萨玛”正在紧张装卸货物。岸桥中的桥吊司机,将一个个集装箱从50多米高空精准投放到一辆辆货车的集装箱车架上。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工程师张庆财向调研组介绍,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3月1日至19日,青岛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出口重箱同比增长9.8%。青岛港共有外贸航线142条,3月份以来已全面恢复,4月份青岛港还将增加东南亚、中东和日本等方向的4条外贸航线。
“在海关等单位支持下,青岛港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货物通关‘零延时’,通关时间同比压缩20%以上。累计兑现承诺保班集装箱船舶970艘次,精品航线直靠率90%以上、船期保障率90%以上、中转箱对接率100%。”青岛港集团董事长贾福宁说。
青岛港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为客户减免3月1日至6月30日的港口建设费等三项港口收费,预计让利客户6500万元;落实山东省港口集团相关要求,为客户减免库场使用费、延长免费堆存期,让利客户3500万元。
在港口的海关查验平台,黄岛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进口的化工原料进行查验。工作人员介绍,青岛海关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不见面查验”新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往返港口、场站不便等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并提升海关查验效率。
工业复苏 绿意满满
随着中央、地方一系列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举措落地落实,山东工业企业运行逐渐步入正轨,萌发满满绿意。
在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看到,门禁、消杀、健康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严格,各项工作已经细化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该公司2月10日开始复工,目前,员工全部到岗,复工率100%。
聚焦资金链、产业链,企业实际困难逐步化解。
“地方政府向产业链配套企业所在地的上海、天津、深圳、南京、成都等19个省内外地市的防疫指挥部发函23封,协调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副总裁谢猛说,“政府帮扶、企业自救,一线生产逐步向好。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实现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56%。”
烟台齐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江说,2到6月份社保单位承担部分免交政策,减免支出36万元;高速通行费免费至6月底,减免支出7.5万元;疫情期间获得稳岗补贴2.67万元等,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青岛三美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庆力向调研组介绍,现在企业已经全面复工达产,虽然疫情对企业有一定冲击,但企业可从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中享受到400多万元补贴,对今年的市场依然非常有信心。
疫情是“危”也是“机”。调研工作组组长、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说,政府真正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能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