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一见·总书记去的这个蓄洪区,为何能创下7小时速度?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8-19 11:05:52

 

雨滂沱,倾如注。七八月份的防洪关键期,我国多地江河洪水呈频发趋势。防汛救灾,成为社会焦点。

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水退人进,一片井然有序。殊不知,接近一个月前,蒙洼蓄洪区的4个乡镇、77个湖心庄台相继成为“泽国孤岛”。而从接到撤离指令,到蓄洪区180平方公里内非安全区人员全部完成转移安置,前后只用了7个小时。速度之快,十分少见。

水利设施 今非昔比

庄台诞生于国家治理淮河的历程中,如倒扣在蓄洪区的大碗,群众则住在“碗底”之上。“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经的庄台逼仄拥挤,人居环境差,防洪压力大。后来国家通过政策支持蓄洪区居民迁建,庄台宽敞了,路面硬化了。王家坝旧闸因老化被拆除,新闸顺利竣工。

蒙洼蓄洪区的庄台经过不断修筑、改建,如今都已高于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线。洪水汪汪,生活依旧。

“抢抓水利工程修复”,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有关工作时,就提出明确要求。

而早在陕西梁家河插队期间,他就带领乡亲们兴水利、除水害,打井筑坝淤地,有效改善了梁家河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1999年,面对强台风袭击下木兰溪洪水肆虐、重创百姓的灾情,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语气凝重:“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包括木兰溪治理在内,建设“五江一溪”千里江堤,历时四年奋战,福建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在四川都江堰、长江三峡大坝等水利枢纽,也都留下了他考察调研的身影。

水利设施等基础工程,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登高望远、厚植人民,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际行动中,践行着为民的初心。

防洪体系 健全完备

王家坝水位被称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固若金汤的大坝,还需要健全完备科学的防洪体系来保驾护航。

当王家坝闸口开启,奔腾的洪水泻入蒙洼蓄洪区。蒙洼蓄洪区如一个敞开的怀抱,消解掉洪水的锐气,并将其稳稳送入下游。

这一模式深得“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精髓。2014年,习近平明确提出这一方针。

关于防汛等防灾减灾工作,习近平有着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在7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防汛救灾的重要性。“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饱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会议还强调了“要精准预警严密防范”“要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等重点部署和要求。

日益健全完备的防洪体系,凝聚成强大的防洪救灾能力。在洪水包围的庄台之上,村民安然聊天、泰然自若。他们的安心,源于对国家防洪救灾能力的笃定,源于对党员干部、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志愿者所组成的抢险队伍的信任。

防灾救灾 科学现代

如洪水一样的灾难让我们无法抗拒,但也不断增强着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习近平作出判断,并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出他深谋远虑的忧患意识。

对于党员干部,习近平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各级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考验。”明确了党员干部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的职责使命。

“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对于防灾救灾的社会层面,习近平强调了具体要求。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成立;到2019年,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初步形成……

8月18日下午,看到庄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感慨地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凡治国,必先定其制。防灾救灾体制的建设,提高了我国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的现代化水平,也成为我国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策划:杜尚泽 撰文:赵梦阳 摄影:新华社记者鞠鹏、王晔)

大视窗